“百保鮮卑?百保鮮卑是甲騎具裝,平日裡宿衛皇宮,為天子禁衛。”
段韶如是說,此刻他在河畔“戰馬健身館”,麵對李笠的詢問,做出簡要回答。
李笠若有所思:“具裝騎兵?原來如此。”
段韶見李笠問起百保鮮卑,決定震懾一下對方,便大概介紹起百保鮮卑的情況,李笠仔細傾聽。
聽著聽著,若有所思。
在後世,說到古代戰爭,說到騎兵的“兵種”,有“輕騎兵”和“重騎兵”之分。
但是,他發現這個時代,並沒有“輕騎兵”和“重騎兵”的說法,對應重騎兵的騎兵,名為“具裝甲騎”或“甲騎具裝”。
對應輕騎兵的騎兵,描述用的是“遊騎”、“輕騎”等詞彙。
要劃分騎兵種類,以‘功能’來定標準可能更合適:具裝甲騎主要用於衝擊敵陣,而“遊騎”、“輕騎”主要是奔襲、迂回、偵查、襲擾。
若硬是要區分輕騎兵、重騎兵,會麵對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一個騎兵,披堅執銳,騎的馬無甲,是否就定義為輕騎兵?
那好,他忽然換馬,騎上一匹披著全具裝的戰馬,那就是重騎兵?
這個騎兵作戰時,因為種種原因下馬步戰,那他是騎兵還是步兵?
下馬步戰,依舊著甲,是重步兵?若脫了鎧甲,是輕步兵?
他持槊騎馬戰鬥,是槊騎?持弓騎射,就變成弓騎?抽刀劈砍,是馬刀騎兵?
這個時代的精銳騎兵,講究“全能”,遠程兵器(弓)、長竿兵器(矛槊)、短兵器(刀、錘、鐧)都要會用。
即所謂“身備三仗”,能騎射左右開弓的話,又有形容詞“左右馳射”。
所以,精銳的騎兵,是全能型精銳戰士,騎馬能騎戰、衝陣,下馬則能步戰、突襲。
無論步戰、騎戰,矛槊、弓、刀盾都能玩得順溜。
百保鮮卑,就是這種全能型精銳戰士,而且技戰術以及作戰經驗豐富,若以後世的一個名詞來形容,那就是:
兵王。
所以,不能簡單的說百保鮮卑是步兵還是騎兵,是輕騎兵(步兵)還是重騎兵(步兵),對方什麼兵種角色都能擔當,具體視需要而定。
但是,按照段韶的說法,百保鮮卑一旦加入作戰,基本上就是作為具裝甲騎使用,其承擔的任務,是跟隨大將衝鋒陷陣。
換而言之,百保鮮卑在戰場上扮演的角色,就是衝擊(破陣)騎兵,衝擊力強、爆發力大,對手一旦應對不當,很容易...
很容被其一發入魂。
李笠想著想著,又想到一個名詞“玄甲軍”。
這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中的一支強力騎兵,據說兵力在三千左右,看上去不算多,可突擊能力極強。
在唐朝統一天下的戰爭中,李世民率領玄甲軍馳騁沙場,將其作為發動致命一擊的突襲力量。
交戰之際,李世民親自率領玄甲軍在戰場移動,察覺或者誘導敵陣出現破綻後猛然發難,率先敲開敵陣,大軍隨後湧入。
最出名的一仗是虎牢關之戰,李世民率玄甲軍突擊夏王竇建德的大軍中軍,以類似斬首戰術,直接俘虜了竇建德及其文武官員。
直接導致十餘萬夏國大軍瞬間“腦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