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量入為出(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9315 字 3個月前

二,財政收入裡,收入有兩種,一是稅(田租、戶調以及商稅、雜稅),二是勞役。

稅好統計、預估,可勞役役卻做不到。

勞役、雜役的實現,需要征發百姓來服役,但無法對服役結果進行準確評估。

因為百姓以親身應役的方式,修建的橋梁、房屋、水利設施,根本就無法納入財政總賬。

若把百姓親身應役服役排除在預算外,不是不行,可百姓繳納代役錢、官府以此雇人代役

而產生的費用,怎麼算,是個問題。

三,皇帝的為所欲為,使得開支無法控製。

皇帝對功臣、近親、佞幸的賞賜,既無常例所循,也無數額限製,全憑皇帝的一時之念。

動輒賞賜若乾頃良田、若乾封戶,或直接賜予金銀珠寶或絹帛,所以會導致開支失控。

四,皇帝私庫和朝廷國庫界限模糊不清,國家公用和皇帝私用分不清楚。

從製度上說,自古以來,曆代朝廷的財政有兩大管理係統,其一是國庫,其二是皇帝私庫。

掌管國家公用的是大司農,掌管皇室費用的是少府,這是漢時製度。

但實際運行中,少府係統經常侵占大司農係統所屬的財物、財政收入,甚至皇帝自己也帶頭“化公為私”。

直接將各官署的財物乃至國庫收入挪用,用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譬如營造宮殿、園林。

或者如梁武帝蕭衍那樣,一言不合就出家,迫使大臣們花公帑來贖,前後四次,直接導致國庫少了億萬錢。

所以,除非君主立憲,有效限製皇帝乃至皇族的行為,財政預算製度才能真正在國家層麵有效實行。

然而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有君主立憲製的政體,也不太可能有嚴格自律的皇帝、皇族,必然無法實行有效的財政預算製度。

李笠看著手中的資料,聽著薛月嫦的彙報,隻覺有些無奈。

這個時代,不適用許多他熟悉的製度,硬要上馬,必然“水土不服”。

但是,財政財務預算製度,還是可以在許多地方實行的。

。。。。。。

淮水南岸,鐘離,陪著皇帝來此巡視的大將軍李笠,站在城頭上,看著城外淮水,想起當年自己攻打鐘離的情景。

一眨眼,十來年過去,當年的小小二班材官將軍,如今已是十八班的大將軍。

旁邊,皇帝蕭詢正聽北道行台尚書王僧辯介紹鐘離的備戰情況。

北道行台,治所設在鐘離,管轄、處理兩淮地區軍政事務,還負責編練府兵,為北伐做準備。

王僧辯自就任以來,一直很忙,鐘離城經過不斷建設,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所以,如今的鐘離城,已不是是李笠當年攻破的那座城,城池規模大了許多,也堅固了許多。

但在李笠看來,也不過如此:在火炮麵前,所謂的固若金湯依舊是個笑話。

李笠收回發散的思緒,依舊看著城外淮水。

他來之前,因為看過資料,所以沒什麼想問的,此時身處鐘離城,想的是日後河南戰役發動後,在這裡出征的北伐大軍,陣容會有多麼盛大。

按作戰方案,梁軍會分三路北上,進攻河南,皇帝所在的中路軍會以鐘離為,沿著渦水北上,抵達亳州州治小黃。

然後,皇帝駐蹕小黃,中路軍前軍會同亳州軍一道,和東邊的徐州軍、右邊的豫州軍同時北上,對河南發動進攻。

先占地盤,扛住齊軍的後續反撲,根據“徐州經驗”,構築河南防線,將河南地區穩穩的吃下。

李笠琢磨著河南戰役,王僧辯也在向皇帝介紹北伐的準備情況。

兩淮地區行府兵製,今年秋天,行台就要組織各地府兵前往淮陰,向皇帝展示府兵的操練成果。

若表現尚可,穩妥起見,明年,就能發動北伐。

但王僧辯希望今年秋冬就能開打,他趁著皇帝出巡到此,表明態度,當然,話不能說得太直接。

他認為今年兩淮地區就能做好北伐準備,理由有三:

其一,吸納兩淮豪強編成的府兵堪用,隻要開戰後,徐州軍能從側翼穩住戰局,那麼以府兵為中堅的中路軍,就做到穩紮穩打。

其二,兩淮地區準備充分,這準備充分,既指兩淮地區的糧草、物資準備充足,也包括可征發、調動的人員充足。

其三,他判斷周國極大概率在秋後對齊國發動進攻,官軍正好可以趁機進攻。

蕭詢聽了這三點理由,對第二點有些好奇:北道行台才成立一年多,怎麼兩淮就準備充分了?

這也是讓陪同巡視的江夏王蕭大款等大臣好奇的地方。

王僧辯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和製度變革有關。

朝廷在兩淮行府兵製,又以淮陰為行在,皇帝親臨淮南,一番舉措,讓兩淮的百姓,看到朝廷北伐的決心。

也讓兩淮各地豪族、大戶有了為國效命的機會。

於是,豪族、大戶子弟踴躍投軍,其所帶部曲本就能戰,又自備馬匹,編為府兵後,加強訓練,實力不敢說很強,但也不弱。

且豪強們自己有存糧,平日養兵、養馬不費朝廷一粒米,那麼兩淮各地官府,就能存下更多的糧食。

除此之外,北道行台效法徐州,實行財政預算製度,對於成本的控製做得很好,節省了大筆錢糧開支,存下來,也是不小的數目。

而且,根據作戰規劃,河南戰役開始後,北伐軍的後勤,也將實行財務預算製度、管理製度。

完全可以將開支,控製在兩淮地區能承受的範圍內。

當然,隨著戰事變化,開支必然也會變化。

但根據徐州軍曆年作戰的後勤管理經驗,預算管理製度若嚴格執行,戰時正常的後勤開支,可以較好控製。

做到量入為出。

蕭詢聽了,心中高興,蕭大款聽了,有些懷疑:不過是個預算管理製度,有這麼神奇麼?

打起仗來,各種突發事件層出不窮,開支蹭蹭蹭的漲,哪裡是想管就能管住的?

對此持懷疑態度的人,不止蕭大款一個,李笠看得出這幫人不信,麵上不吭聲,腹誹:光靠製度當然不行,得靠一支高效的執行隊伍。。

至於何時打仗,他認為一切都要等秋後皇帝校閱府兵後再說。

但是,用預算製度來加強後勤的財務管理、加強成本控製,確實不錯,這是實踐出來的結果,不是他做白日夢。

比起在國家層麵,在基層實行預算製度,更切合實際。

戰時後勤財務管理,同樣可以通過預算製度加強,前提是預算要做好,並且能打勝仗,不然,什麼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