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可奈何(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271 字 7個月前

上午,陽光明媚,襄陽城恢複了往日的熱鬨,城裡街道熙熙攘攘,人們忙著各自的事情,仿佛之前的戰事從來就沒發生過。

但是,城北江邊,那滿目瘡痍的稅署營壘,時刻提醒著人們,襄陽確實經曆了一場戰亂。

隻不過這場戰亂造成的破壞不算很大,很快就結束了,所以才像一場夢。

率軍平亂的行軍總督王僧辯,此刻在稅署營壘外駐足,看著被投石機砸得坑坑窪窪的營壘牆壁,以及明顯反複被火燒過的牆外地麵,默然不語。

自雍州刺史、新興王蕭大莊於襄陽起兵,襄陽稅署就被圍攻,卻在外無援兵的情況下,硬扛到官軍兵臨城下。

由此可見,稅署營壘的堅固程度,以及稅兵實力都非同尋常。

使得諸王都對近在咫尺的據點無可奈何。

所以王僧辯在想一個問題:果然李笠早就打算圖謀不軌了?

不然把各地稅署修得如同堡壘,圖的是什麼?

他看得明白,眼前這些建築,從一開始,確實是當做堡壘來建設的:整體就是一座小城,死角很少,為磚石所砌(用了水泥),十分牢固。

所以即便投石機不斷攻打,急切間也“啃”不動這“硬殼”。

但王僧辯認為,稅兵們或許還有很特彆的防禦手段沒使出來,否則光靠牆壁硬抗投石機、用火油縱火,其實也扛不了太久。

當然,關鍵還是在人,而稅署恐怕早就在人員方麵,作出了對應的布置。

於是,當諸王起兵之後,外無援兵的各地稅署營壘,就成了鐵釘,牢牢釘在襄陽、江陵、臨湘、夏口、尋陽、湓城附近。

這些“鐵釘”很難拔,又在要津附近,使得起兵的諸王,無法從容調集、轉運糧草。

待得官軍兵臨城下,這些稅署營壘又成了極好的“落腳點”,可見李笠之前的布置,本來就不是單純的為了收商稅。

王僧辯的目光轉向北麵,北麵,停泊在港區的船隊揚帆起航,即將沿著漢水往下而去,入長江後前往淮陰。

將長沙王蕭韶(司州刺史)、安陸王蕭大春(荊州刺史)、新興王蕭大莊(雍州刺史)押往淮陰。

同行的還有家眷,要在淮陰行在,由有司定罪。

此外,困守江州尋陽的南海王蕭大臨、西陽王蕭大鈞,因為部下開門投降,束手就擒。

湘州刺史、武寧王蕭大威,也因為臨湘守將開投降,被俘。

戰亂平息,這幾位藩王,也會被押到淮陰,接受處置。

王僧辯暫時駐守襄陽,代行荊、襄、司州事務,並善後。

此次諸王作亂,朝廷隻抓首惡,不問脅從,要儘可能將影響降到最低,避免引發更大的動蕩。

朝廷寬大處理,本來有些惶惶的人心,自然很快安定。

王僧辯出征前,曾經以為李笠會暗中交代,讓被俘的藩王“意外身亡”,譬如“舟壞溺亡”,譬如“畏罪自儘”。

但李笠並未有任何暗示,並表明態度:儘可能活捉,然後押送淮陰,由有司論罪後處置。

既然對方要臉麵,王僧辯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在嚴加看管的前提下,對被俘諸王及其家眷好吃好喝供著。

隻不過,想到這十來年的往事,王僧辯唏噓不已。

如果先帝(蕭綱)沒有遇刺身亡,李笠就能安心做大梁的忠臣;

如果先帝(蕭大器,追封為帝)沒有傷重不治,用好李笠,李笠也能安心做大梁的忠臣;

如果,大行皇帝沒有出事,李笠作為國丈、未來皇太子的外祖父,或許,還能做大梁的忠臣。

奈何,奈何...

事已至此,王僧辯明白,換誰處在李笠的位置,也隻能走出那一步。

回首看著襄陽城,這裡,六十多年前,齊國雍州刺史蕭衍起兵,荊襄豪傑紛紛響應,大軍浩浩蕩蕩攻向建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