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錢就不是問題(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542 字 3個月前

那麼,要想破解南朝體製換湯不換藥的死循環,破局的辦法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中軍,然後,問題迎刃而解。

養兵要花錢,打造武器裝備、養馬也要花錢,而現在,有了饒州樂安的超級大銅礦,李笠不覺得自己需要擔心什麼。

當樂安銅礦的年產量超過千萬斤時,不缺錢的中樞,必然擁有一支數量和質量都是位列前茅的中軍。

誰敢不服,誰就會死。

大夥都聽話了,就可以構建新的政治製度。

想到這裡,李笠覺得自己不需要太糾結,樂安銅礦的產量,何時提升至千萬斤,是最關鍵的。

正思索間,段玉英用餐完畢,李笠便陪著說話。

“想吃什麼,就跟廚房說,隻要是菜單有上的菜,管夠。”李笠如是說,段玉英好奇的問:“淮陰這裡,果真各類物資不缺?”

“不敢說都有,但能保證,常見的食材都能買到,不要小看了後勤保障體係的力量。”李笠說到這裡,自誇起來:

“這可是我調集精兵強將構建起來的保障體係,彆人可未必做得到,或者,沒法做得這麼好。”

段玉英還是很好奇:“專門組建這樣的官署,人員少不了,開支一定不小吧?”

李笠答道:“對,所以之前為何沒有?因為朝廷沒錢,能省則省畢竟行政成本,是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可我覺得有必要這麼做,一個職能健全的官府,就該對超大規模城池提供提供包括副食品在內的後勤保障體係”

“讓城中居民,不分貴賤,都能以合理價格在市集裡買到充足的副食品等生活物資。”

李笠府裡每日消耗的副食品,包括畜、禽、魚、蛋,還有瓜果蔬菜、各類生鮮,全都由市集供應(花錢訂購)。

不僅如此,淮陰行在的所有住戶,日常生活所需的主食、副食品,全都是市集供應。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聚集在淮陰行在的大量住戶,無論官民,全都是外來戶,在附近沒有任何產業、田莊,日常生活所需,自然得從市集買。

如此一來,要確保這麼多人的食品需求,可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一旦處置不當,要麼容易出現物價飛漲的情況,要麼就是各種物資短缺、供不應求,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人家,都怨聲載道。

但是,這種情況並未發生,淮陰行在各類食品、副食品以及瓜果蔬菜供應充足,物價平穩。

原因是由稅署挑頭、組織起來的一個物資(食品)供應保障體係在發揮作用。

若在後世,這種物資(食品)供應體係,應該叫做“菜籃子工程”。

這個名詞對於很多人來說十分陌生,但是,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備受關注,這是因為城市居民要吃到充足供應的副食品很困難。

所以才有了“菜籃子工程”。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不再為副食品短缺而煩惱,所以“菜籃子工程”這個名詞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但是,各地的“菜籃子工程”,依舊默默的發揮著作用。

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後勤保障體係,隻不過保障的不是數千上萬兵卒的後勤,而是要保障十餘萬乃至數十萬居民長期的日常生活所需。

所以,要建立、維持並有效運轉如此一個保障體係,可不容易。

以魚為例,首先要確保從生產(捕撈、養殖)、運輸、入城、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協調問題。

然後,還得儘可能控製各環節的成本,確保城內居民能以較為合理的價格,買到鮮活的魚。

段玉英聽李笠說了一通,問:“如此來,富貴人家若要講排場,開支豈不是比之前要大上許多?”

“畢竟,他們的莊園,大多在建康周邊,或者三吳地區,其莊園裡的產出,運到建康還算方便,卻不可能運到淮陰。”

“所以,他們得先把莊園的產出換成錢,然後來個異地存取,在建康存,在淮陰取,再到市集去買各類物資。”

“異地存取要交手續費,在市集買東西需要花錢,若要講排場,這開支可就上來了。”

李笠哼了一聲:“那是他們自找的,一頓飯,一個人就能吃幾百個鯽魚頭,一席酒宴過後,可以丟棄大量食物,這算什麼?”

“他們花錢講排場,我花錢養兵、養馬,等中軍新一輪整編完畢,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