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元亨利貞(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431 字 3個月前

另外,隨著均田製的推行,府兵製也會慢慢向各地推行,於是,舊有的都督區製度,也會改革。

當然,這是下一階段的改革,飯要一口口吃,吃得太快會噎著。

這就是李笠“新君登基”後要燒的幾把火,目的是加強中樞對地方的控製,避免地方官大權在握以至於尾大不掉。

出發點是好的,但可以預見,改革後的機構數量和各項開支,不減反增。

而且,地方官府行政、司法、軍事一分為三,必然出現三個體係之間的扯皮、推諉等內耗,導致辦事效率下降。

嚴重的話,甚至可能誤事。

但李笠依舊要執行這一改革,因為自晉以來的許多製度,其實已經腐朽,不再符合時代潮流,必須改。

不改的話,新朝不過是換湯不換藥。

“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李笠說道,將手中厚厚的資料放在案上,“要想有專業的服務,對基層加大控製,必須舍得對應的開支。”

“地方官,文武雙職,下馬管民,上馬管軍,軍政、民政一把抓,是為了降低行政成本,高效收租賦,更有力的對付地頭蛇。”

“否則手中沒兵,租賦收不上來,說的話沒人聽,甚至,連小命都難保。”

“畢竟,許多豪強大戶,動輒千戶聚居,私兵數百上千,隨時都能讓沒有兵的地方官出意外。”

“而對於收入微薄的朝廷來說,想要加強對地方的控製,就得投錢糧,然而囊中羞澀,隻能怎麼省錢怎麼來。”

“為了避免軍政、民政一手抓的地方官做大,實行定期輪換,這倒沒錯,奈何,地頭蛇還是壓不住,稅收不上來,清查不了隱戶。”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朝廷有樂安大銅礦,就不會缺錢,檢寺,還有後續的檢籍、檢地,會讓國庫的稅賦大增,所以相對不會缺糧食、布帛。”

“朝廷完全可以承擔改革後地方官府增加的開支,增加‘樹根’,讓朝廷這棵大樹,在地方紮下的根更多,讓大樹更穩,能吸取更多的養分。”

“清查隱戶,讓地主們繳稅,他們就沒辦法藏匿太多人口,經濟收入下降,養不起那麼多私兵、部曲,不合作所要付出的代價,以及造反失敗的風險大增。”

“我們就是要改革這個腐朽的體製,擴大國家的稅收基礎,破除門閥對官場的壟斷,讓越來越多的寒族子弟在體製內找到上升途徑。”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隻有引入大量寒人進入體製,這個體製才會有活力,國家才會有希望。”

張鋌對李笠所說十分讚同,新朝新政,有許多事要做,但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李笠見這位頭發愈發稀疏,有些心疼,不過,手下不辛苦,就得他辛苦,萬一自己變成禿頂、大肚腩的形象,那

所以,你們辛苦了。

張鋌還有許多事務要忙,帶著資料告退,李笠獨坐,回想方才所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思考起來。

他從幾個備選年號中,選中“貞元”,當然有原因。

貞元二字,有純正的意思,另一個意思,來自“貞下起元”這個詞。

貞下起元,即冬去春來,表示天道人事的循環往複,周流不息,典出《易經》卦辭:“乾,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這四個字,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代表著循環。

由此,得出“貞下(冬去)起元(春來)”這個詞。

李笠選貞元為年號,看中的不僅僅是“純正”這個詞義,還有“貞下起元”這個含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循環,就代表著生機勃勃。

新朝,就要生機勃勃,若墮入南朝換代“換湯不換藥”的死循環,那麼,他做這個皇帝有何意思?

一轉眼,來到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二十來年,也不知是公元多少年。

他記憶中,隋朝統一天下的時刻,距離現在,還差多少年呢?

持續近三百年的亂世,已經慢慢走到“分久必合”的時間點,最後的勝利者若不是他,那麼,他的下場,恐怕不會很好。

所以,沒有生機的新王朝,是沒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