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了解(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454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幽州薊城,遠郊外,農田裡,不少青壯正在忙碌,馭馬拖曳輪犁耕地。

閒來無事、出城春遊的軍校生們,看著田裡忙碌的馬拉犁,覺得意外:看樣子這都是旱田,可又不缺水,為何不種水稻?

帶隊的軍校教員,對這些來自南方的學生講解:“種水稻,對水利設施有需求,不然土地得不到充足的河水灌溉,水稻如何能長好?”

“所以薊城遠郊多種粟麥,近郊因為有河水灌溉,稻田就很多了,這是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幽州天氣寒冷,開春時,水很涼,且晝夜冷熱變化劇烈,水稻青苗受不了,長不好,當然,這和稻種有關。”

“不是說幽州這邊就沒有大規模種過水稻,相反,後漢年間,就有戍邊軍民在幽州開荒、有了許多稻田。”

軍校生到邊疆“實習”,不僅要觀察山川地勢,還要了解當地風土人情,所以,學校對於“風土人情”方麵的教育,一直緊貼實際。

教員既然給出了一個結論,當然要有論據:

《後漢書·張堪傳》記載,後漢初年,張堪出任漁陽太守時,“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

漁陽、狐奴,都位於幽州地區。

之後,鄧訓率黎陽兵屯狐奴,亦開水田種稻。

三國時期,魏將劉靖在幽州地區屯田種稻,並在故薊城西北方向,?水與分支高梁水開叉處建戾陵堰,又開鑿車箱渠,確保了故薊城周邊大量農田的灌溉。

但到了後來,中原大亂,薊城地區受影響,水利設施崩壞,旱澇不定,稻田產量大受影響,水稻種植麵積漸漸縮小。

“數百年來,能夠耐冷水的稻種,漸漸劣化,現在想要大規模種水稻,不解決稻種問題,光修水利設施,效果有限。”

“同樣的地,還不如種粟麥。”

簡要介紹了一番後,學生們對幽州地區的農業現狀有了個大概了解。

邊疆駐軍,一般都要在當地屯田,儘可能減少外地糧草的長途輸送,那麼,隻要條件允許,大規模開荒、興修水利灌溉農田,就是必然要做的事情。

薊城附近河流眾多,又有齊國年間不斷完善的水利設施,大規模屯田的基礎是有的。

若接下來新一輪的屯田能夠順利鋪開,數年後,幽州的駐軍,就會進一步增多。

守衛燕山長城各據點的兵多了,外邊的強盜就不會成日裡在門口晃來晃去,意圖不軌。

強盜是誰?草原上的突厥。

過年時,突厥人跑到居庸關外轉悠,到幽州“實習”的軍校生們,有幸見識了這些來自塞外的敵人是什麼樣的“作戰風格”:

來去如風,聚散無形,一小股一小股的騎兵,聚集成一大股洪流,一旦動起來,氣勢頗為驚人。

對方馬多,所以斥候也多,如同行走在開闊地帶的狗,數十裡範圍內的動靜,都逃不過對方的眼睛、鼻子和耳朵。

但是,這條狗不是悍不畏死的獵犬,而是欺軟怕硬的癩皮狗,雖然咬人確實很疼,甚至會要命,卻不是不可戰勝的。

那些聚集在居庸關外的突厥兵,如同試圖打劫大戶人家的強盜,不會生死相搏,所以,當官軍出擊、以焰火打頭陣時,這幫人很快就四散奔逃,再不敢逗留。

“他們這一跑,怕不是要好幾年,魂魄才歸位。”教員笑起來,指著四周田地裡忙碌的身影:

“時間在我們這邊,等過得十來年,中原平靖,就該是我們主動出擊,到塞外,到草原上去晃悠了!”

。。。。。。

汴州開封,喧囂的稅關交易市場裡,微服出巡的皇太子李昉,聽稅官講述稅關及交易市場情況,以了解“市場行情”。

開春,東南風起,嶺表交、廣迎來了大量番邦海商,這些海商舶來大量奇珍異寶、海外香藥,換取中原的各類特產。

而聚集在廣州番禺、交州龍編海港的中原海商,用大海船運載這些舶來品,走海路北上,很快便抵達長江下遊的廣陵、建康,以及淮水下遊的淮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