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本質(續)(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480 字 3個月前

“所以,我認為,越複雜的製衡,其實越容易失衡。”

梁森雖然小時候沒條件讀書識字,但是在李笠的督促下,“亡羊補牢”,又讀了許多史書,聽人講解,知道了許多曆史故事。

以及經驗教訓,現在舉例:

“晉武帝司馬炎,知道自己兒子腦子不好使,於是為了讓兒子將來坐穩江山,殫精竭慮,設計了一個複雜的權力製衡局麵。”

“用各地的出鎮宗王,拱衛皇帝、製衡中樞,而中樞,則是外戚、輔政大臣相互掣肘。”

“然後,外戚還分兩家,即輔政的楊家(太後一族),以及皇後賈南風的賈家,相互掣肘。”

梁森說到這裡,歎了口氣:“然而,看上去幾乎完美的製衡,其實,輕而易舉就破了。”

“為什麼呢?”楊氏明知故問,梁森回答:“因為,再好的製度,以及製衡布局,都是要人來運行的,而人,是非理性的。”

“理性?這個詞,是陛下常說的吧?”楊氏又問,對梁森的見識,有些詫異,她沒想到梁森真的想到很多。

梁森回答:“對,是陛下常說的理性,製度的正常運轉,以理性為前提,而維持製度運轉的人,是非理性的。”

“所以,任何依靠人來執行的製度,都會因為人的非理性,出現問題。”

“晉武帝留下的多重製衡,就是因為外戚、宗室各懷心思,而一步步崩潰的。”

“如今,皇太子本身並沒有問題,不會被人輕易操縱,所以,陛下自己設計出來的權力製衡體係,若崩潰,更大概率是由新君引起。”

“曆朝曆代,那麼多輔政大臣被新君乾掉,就是個最好的例子,畢竟新君不乾掉輔政大臣,極易被廢立,甚至會被取而代之。”

“陛下不想看到我們這些老夥計,有這種下場,所以提前布局了。”

“現在,陛下不過於重用我們,是想讓我們如同入鞘的刀,默默放在刀架上,好吃好喝供著,但輕易不用。”

“無論將來太子是倉促繼位也好,還是從容即位也罷,如果需要重用我們這些人,他自會拔刀出鞘,如果他不想用...”

“我們就默默的留在刀鞘裡,留在刀架上,做個富家翁,因為威脅不到新君,新君就不會趕儘殺絕,我們得善終的幾率,就大一些。”

說著說著,梁森有些唏噓。

李笠當年說過“共富貴”,迄今未忘,不停地提攜他們,給他們指點迷津,帶著他們辦產業賺大錢。

讓他們不需要貪汙受賄,搜刮民脂民膏,也能日入鬥金,衣食無憂,儘情享受。

為了以防萬一(李笠先走一步),李笠還默默布局,以暫時冷落(相對而言)老夥計為代價,換得將來新君即位後,他們有機會善終。

李笠依舊念著當初的誓言,讓梁森感激不已,所以,李笠讓他做什麼,怎麼安排他,他都不會猶豫,不會有怨言。

“陛下是個好人。”楊氏再次重申,“但是,這樣的布局,其實還是不穩。”

“無非是走老路,但老路走不通。”

“所以,陛下才投入那麼多人力物力,辦學校,用科舉考試選官,又辦各級軍校,給皇太子培養班底,要走出一條新路。”

“這需要時間來完善,如果,時間充裕,新君將來從容即位,可以依靠科舉出身官僚施政,依靠軍校同學、軍校生抓住軍權,那麼...”

“新君就不用過度依靠外戚、宗室、勳貴來坐穩江山,避免相互猜忌...”

“這就是陛下的長期布局,圖的是外戚、宗室、勳貴,都能與皇帝融洽相處,不要再走回老路,宗室相互殘殺,外戚、勳貴間殺得血流成河,殺到最後,江山也丟了。”

“所以,妾才關心,陛下的身體健康與否。”楊氏說到最後,再次強調自己的顧慮,“這才是最關鍵的。”

梁森覺得奇怪:“你是不是聽到什麼風聲,怎麼會覺得陛下身體有恙?”

“妾之前入宮,和皇後閒談。”楊氏輕聲說著,聲音很低:“皇後言談間,對陛下夜裡過於折騰,有些擔心。”

梁森明白了,但搖搖頭:“這種事,除了皇後勸,彆人都不能說,外人更是不行,這一點,你要記住。”

楊氏卻有想法,她當然不會生事,也不可能去惹禍上身,但既然皇帝健康與否,關係自家前途,她不能什麼都不做。

皇帝晚上“過於折騰”這種事,外人確實不好說什麼。

但楊氏覺得梁森和皇帝畢竟是發小,某些情況下,換個方式來勸,倒是可以的。

她很快有了主意,看著梁森,笑吟吟的說:“大郎常年在外地任職,雖然有芸娘陪伴,但她也要照顧孩子...大郎也該多納一個妾了。”

芸娘是梁森的小妾,當年是楊氏張羅著收的,正在喝茶的梁森,聽了楊氏的話,差點把喝到嘴裡的茶噴出來。

納、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