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股肱羽翼(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582 字 3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夜,李笠挑燈夜讀,看的是兵書《六韜》。

此書又名《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相傳為周初太公望(即薑子牙)所著,以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當然,一般認為,該書是後世所著,托名太公望罷了。

具體成書時間,大概是春秋戰國時期,畢竟漢時這部著作已經頗為有名。

其書內容、卷目、子目,有多個“版本”,所謂“六韜”,大致是: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

現在,李笠所看分卷為《龍韜》,其內容,很有意思。

武王問太公(薑子牙)曰:“王者帥師,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

“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

“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於是,太公把“股肱羽翼”如何各司其職,協助王者“帥師”(統帥軍隊),做了講解。

太公認為,股肱羽翼應有七十二人組成,包括腹心、謀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糧、奮威、伏旗鼓、股肢、通才、權士、耳目、爪牙、羽翼、遊士、術士、方士、法算等各方麵人才。

分管作戰、宣傳、間諜、天文(氣象)、通信、土木、醫務、軍需等方麵的工作。

所以,《龍韜》的內容,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構建統帥部。

這些“股肱羽翼”,即分管軍務的幕僚、謀士,現在的正式官職名稱,是各類“參軍”。

又如同演義裡的“軍師”,當然,演義故事裡的軍師基本都是全才。

若換個名詞“參謀”,對於現代人來說,就更好理解了。

所以,當人類社會開始有戰爭行為時,就已經有了參謀製度,隻不過“參謀”一詞出現得比較晚而已。

不過,後世的軍中參謀,和古代的軍府幕僚,還是有區彆的。

李笠覺得,區彆不在職能,因為無論是古代軍府幕僚,還是現代軍製下的參謀,其功能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名稱不同而已。

區彆之一,現代軍製的參謀,分工更加細、更專業化,是完備軍事體係批量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是流水化生產線生產出來的“工業製品”。

而古代的幕僚、謀士,其專業技能,全靠個人天賦或者領悟,以及工作積累,沒有接受係統化的教育。

如同手藝人在手工作坊裡敲敲打打弄出來的手工製品,難以“大批量製造”。

手工製品,或許會有一兩個巧奪天工,上限極高,即百年難得一見的“神器”(天才)。

但是,量產型工業製品拚裝起來的戰爭機器,在國戰的時候,可以靠群體的力量,把一兩件神器壓下去。

區彆之二,現代參謀,服務的是軍隊這個整體,而古代軍府幕僚,服務(效忠)的是府主個人。

參謀之所以成為參謀,是因為製度決定一個人能否具備相應知識和技能,來擔任這個職務。

軍事主官離任,和參謀沒關係,參謀依舊履行職責,對新任主官提供“專業服務”,不需要跟著主官赴任,前途和主官沒太大關係;

當然,若得主官賞識,得提拔的機會大增,那是另一回事。

幕僚之所以成為幕僚,是府主相信幕僚的能力,讓幕僚幫忙做事。

所以,幕僚的榮華富貴,都跟著府主,府主調任彆處,得跟著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這一點很重要,可以幫助李笠解決一個大問題。

他放下書,看著燭光,思索起來。

自古以來,皇太子一般不掛帥出征,因為無論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都不好辦。

輸了,聲望大損,儲君地位不穩。

贏了,在軍中影響力大增,甚至能借此培養出自己的心腹幕僚團隊,對皇帝老子的威脅大增。

那麼,若用“參謀部”這樣的“團隊”,為掛帥出征的皇太子進行“軍事服務”,打了勝仗後,聲望歸皇太子,但皇太子卻不好收買人心、培養幕僚。

輸了,是參謀部不行,分擔大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