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攻心(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4793 字 3個月前

上午,長安城東,灞橋西,周軍故壘,此時已為楚軍占據。

前來視察的楚國皇太子李昉,身處一片狼藉之中。

燒毀的營壘、帳篷,遍布血汙的地麵和壕溝,四處可見的燒焦骸骨、奇形怪狀的軀體,以及不知是木炭還是殘肢斷臂的大量條狀物。

空氣中彌漫著詭異肉香味,雖然味道很淡,但夾雜著血腥味,足以讓人覺得胃部不適。

李昉忍著想吐的衝動,不顧地麵血汙,儘可能讓自己看上去若無其事,緩緩走著,向陪同將領,問起昨日戰況。

昨日戰況激烈,尤其長安城東、灞橋西側營壘處發生的激戰。

當時,楚軍集結兵力,從渭水北岸向南發動進攻,既與城北周軍交戰,又分兵作為“尖刀”直插城東,將城東灞橋周營和長安之間的聯係“斷開”。

一段話就能描述完畢的戰鬥經過,實際上是無數官軍將士用生命實現的。

尤其直插城東的“尖刀”,承受著周軍瘋狂的反撲。

他們既要快速突入長安城東和灞橋周營之間地帶,又要立刻構築障礙陣地,同時抵禦長安城守軍和灞橋周軍的兩麵夾擊。

因為是輕裝快速渡河,所以“尖刀”無法攜帶沉重的火炮,兵力上又是明顯劣勢,若光靠人力,根本就完成不了如此重任。

所以,此戰大量使用火油彈等縱火武器,又用上了大量“管風琴”等連發“熱”兵器,以“熱”兵器的巨大殺傷力彌補兵力的不足,抵禦周軍的進攻。

以此等到援軍趕來,並等到了大量火炮過河、投入作戰。

大量“熱”兵器和縱火兵器的使用,將長安城東、灞橋周營化作焦土,大火熊熊燃燒,火場範圍極大,入夜後,夜空都被火光照亮

進攻持續了一晚,大火於淩晨時熄滅,除了部分騎兵出逃,大部分周兵隻有兩種狀態,死,或者被俘。

戰果,就是現在的效果:周軍營壘仿佛徹底過了一場大火那樣。

到處是焦炭,也不知哪些是“人炭”,哪些是“木炭”。

李昉身處這一大片焦土之中,除了感受到戰場的血腥,還感受到時代的劇變。

父親的話,在他耳邊響起:熱兵器的時代到來後,戰爭的形態會發生劇變。

火炮、火銃,都是靠著火藥推動彈丸,以此造成巨大殺傷,所以屬於“熱”兵器。

“熱”兵器擺脫了人類自身力量的限製,威力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一個設計科學的新式堡壘,即便隻有不到千人守備,在彈藥、補給充足的情況下,憑借火炮,可以承受數萬人冷兵器軍隊的長期圍攻。

而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手持一杆裝填完畢的火銃,就有極大幾率射殺一名身經百戰的彪形大漢。

一群老弱婦孺,依托具備完整攻勢的村級堡壘,靠著少量火炮,以及人手一杆的火銃,就能從容擊敗來襲的流寇或者強盜(用的是冷兵器),哪怕對方數倍於己。

這就是“熱”兵器的威力,對於人的體力、力量、作戰技藝沒有太多要求。

傳統的弓箭兵,需要經過至少一年的訓練,才具備基本的作戰能力,而長矛兵、刀盾兵,要有數年的積累,才有打白刃戰的基本素養。

但火銃兵不同,李昉看過兵部擬定的“訓練大綱”,新兵在經過為期六個月的訓練後(最低要求),就能成為一個堪用的火銃兵。

這樣的兵,能夠熟練操作火銃,能夠執行各類隊形變換命令,能夠遵守嚴苛的紀律,能夠排著隊列上戰場,投入到血戰之中。

六個月的“速成兵”,隻要指揮得當,能以結隊作戰的方式,大量擊殺那些百戰老兵,此次決戰,就說明新式軍隊的威力極大。

而這樣的軍隊,練兵成本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