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夏花(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933 字 6個月前

魚苗孵化出來後的第五日,魚苗漸漸有了變化,這個時段的魚苗,名叫“水花”,其體內魚鰾(又稱‘腰點’)已經成形並充氣,所以魚苗可以水平遊動。

李笠自製的孵化環道已經不再適合“水花”生活,所以他要把“水花”轉移到魚塘裡,進行第二階段的飼養。

這個過程很關鍵,因為此時的魚苗體弱、適應能力差,若環道裡的水溫和魚塘的水溫相差過大,進入魚塘的魚苗受不了溫度急劇變化,很容易出問題。

要麼患病,隨後大量死亡,即便活下來,健康狀況也不好,病怏怏的。

李笠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他手頭上沒有各種溫控設備,無法有效控製水溫,但他用於自製孵化環道的水,是從魚塘裡打上來的,所以溫差不大。

這種情況下,“水花”魚苗從環道轉移到魚塘,可以很快適應新環境。

就是累,因為孵化時要不停給環道加水,保持水的流動,即不能讓水中溶解氧過低,又要把食物殘渣排走,免得水質惡化,導致“水花”死亡。

等時間差不多,李笠在吳氏的幫助下,將孵化環道裡的“水花”轉移到魚塘裡,整個過程很順利,沒有什麼意外發生。

吳氏對於養魚很有經驗,雖然鯇魚和鯉魚不同,但魚苗的飼養方法都是一樣的,“水花”魚苗的喂養,需要定時投放蛋黃漿,過幾日就要投放米漿(最好是豆漿)。

然而,李笠並沒有提前準備這些飼料,當“水花”進入魚塘後,根本就不投放飼料。

吳氏對此擔心不已,但李笠卻胸有成竹,指著魚塘說:“母親,孩兒早前,就已經在魚塘裡為‘水花’準備好飼料了。”

“已經有了?在哪?”吳氏仔細盯著魚塘,卻沒發現塘裡有什麼動靜。

“是小蟲,很小,在水裡遊著,眼睛看不見的。”李笠說完,用水瓢撈了一瓢水,拿到麵前:“娘,孩兒已經準備妥當,不要擔心。”

“是麼...”吳氏看著水瓢,試圖看清水裡有無小蟲遊動,但除了水,什麼都看不見。

‘當然看不見,因為這是浮遊動物——輪蟲,一般情況下,很難靠肉眼發現。’

李笠如是想,把水倒回魚塘,看著水麵,信心滿滿。

“水花”入塘,當然要投放飼料,通常的做法是潑灑豆漿,這樣的飼料正合魚苗胃口。

但是,又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提前在水塘裡繁殖名為“輪蟲”的浮遊動物,同樣可以讓“水花”魚苗大飽口福。

魚塘本身就容易出現輪蟲,輪蟲以浮遊植物為食,若是數量過多,很容易導致魚塘缺氧,所以需要用藥劑“殺蟲”。

但是,可以換一種思路來消滅輪蟲,或者說,是讓輪蟲發揮正麵作用,那就是讓魚苗來吃輪蟲。

進一步發展,就是特意繁殖輪蟲,讓剛入塘的“水花”魚苗有充足的天然食物,不需要人工投喂。

做法很簡單,先把魚塘消毒,消滅蟲卵以及雜魚魚卵,然後投放適量的發酵糞便,讓水體偏向富營養化。

這樣的環境下,輪蟲自己就會在魚塘裡繁殖,繁殖速度很快。

輪蟲很小,但對於“水花”魚苗而言,大小合適,富含營養,是最理想的食物。

輪蟲會動,卻“跑不快”,“水花”要捕食,就得動起來,能追得上輪蟲,所以不會累得半死連一口吃的都沒有。

以輪蟲為飼料,即能保證“水花”的食物攝入,又能鍛煉“水花”身體、增強體質。

這樣一來,就省了飼料的成本,讓“水花”保持活力。

但輪蟲的繁殖有周期,必須確保魚塘裡輪蟲數量即將達到峰值、卻不會過度吞噬浮遊植物導致缺氧時,“水花”魚苗剛好下塘。

如果時機把握不好,要麼魚塘水缺氧導致魚苗死亡,要麼輪蟲數量下跌,被新的浮遊動物取代,這種新的浮遊動物名為“枝角類”。

枝角類的個頭比輪蟲大,移動速度比輪蟲快,“水花”魚苗很難追上,吃不到食物,很容易餓死。

所以,繁殖輪蟲、孵化魚苗的節奏必須掌握好,若錯過了,“水花”魚苗的飼養很容易失敗。

等魚塘裡的輪蟲被吃得差不多、“水花”個頭長大,變成俗稱“烏子”的魚苗時,魚苗距離出生大概已有十五天,胃口變大,需要吃更多的食物。

這時,下一級彆的浮遊動物“枝角類”,正好派上用場。

繁殖枝角類的辦法,和繁殖輪蟲差不多,隻是時間要長些,需要另一個魚塘提前繁殖。

等到“水花”長大成“烏子”時,讓“烏子”進入枝角類數量剛好達到峰值的魚塘,省去飼料的成本,當然,節奏必須把握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