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效率(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072 字 3個月前

湖麵,數艘帆船排著橫隊,乘風行駛,船尾艙門大開,起重橫梁上拖曳著粗碩的麻繩,麻繩的一頭浸入湖水之中,在水麵劃出一道道痕跡。

李笠看了一眼數十步外的岸邊,隻見岸上遍布林木,鬱鬱蔥蔥,不時有驚鳥飛起,直衝天際。

從下網之後,船的航行速度漸漸變慢,李笠抬頭看看船帆,卻見麻布所製船帆已經鼓囊囊,都滿了風。

這是軟帆船,順風時航行速度極快,現在卻無法帶動船隻快速前進,看來,釋放的大網,在湖底網中了許多東西。

“收網!收網!!”

伴隨著呼喊聲,船員們奮力轉動絞盤,要把沉甸甸的耙網,連同網中的河蚌一起,拖上船來。

彭蠡湖裡有大量河蚌(淡水蚌),這些河蚌之中,當然有一定幾率存在珍珠(淡水珠)。

但幾率較低,偶爾發現珍珠,成色好的更少。

所以,自古以來,彭蠡湖畔的漁民,偶爾會從撈上來的河蚌裡發現珍珠,但隻有品相好的珍珠,才能拿去換錢。

李笠和村裡其他人一樣,在湖裡打漁時,也會時不時撈上河蚌,然後滿懷期待的開蚌,祈求老天保佑,河蚌裡有珍珠。

然而,珍珠偶爾會有,甚至一個河蚌裡能有幾粒、十幾粒,卻都是畸形的殘次品,所以“意外撈到好珍珠發財”這樣的願望從沒實現過。

有時可以在一枚河蚌裡發現幾粒珍珠,但成色都很差,根本就不值錢。

所以,要想靠采珠發家,是很困難的事情。

而珠役,毫無疑問會把許多人逼到絕路,想到這裡,李笠看向即將收起的大網。

這是特製網具,名為“耙網”,是一個大鐵耙加上網兜,可以如同耙子耙地一般,將河床、海床上的蚌“耙”到網中。

這就是專門用於捕撈河蚌、海蚌的網具,以前,他在博物館見過小模型。

然後通過看展出,得知古代采珠人的血淚史。

珍珠,自古以來就深受富貴人家的喜愛,中原的主要珍珠產地都在沿海地區,比較有名的就是南海邊合浦郡所產珍珠。

秦漢之際,采集海珠的方法極為原始,采珠人口銜尖刀,腰間係長繩,光著身子潛入海底,尋找珠貝。

憋氣潛水的時間很短,但為了增加在海底的‘工作時間’,采珠人一般要到快憋不住了,才會扯動腰間繩索,讓船上同伴將自己扯上去。

海裡情況複雜,十分凶險,既有鯊魚,也有暗流湧動,采珠人一不留神就會命喪海中,船上同伴拉上來的可能是殘缺的遺體,甚至連遺體都沒有。

遇到危險,即便僥幸逃生,也很容易斷手斷腳,變成殘疾。

采珠需要身強力壯的人,而曆代朝廷對珍珠的需求很大,於是地方官用儘一切手段,逼迫沿海居民下海采珠,無數家庭為此家破人亡。

一粒粒光彩奪目的珍珠,其實是無數人血淚凝固而成。

隨著時代發展,采珠的技術有了更新,漸漸地,采珠人的裝備豐富起來,到了明代,甚至出現了簡易的通氣設備。

但是下海采珠的風險依舊很大,采珠這個行業,依舊是高風險行業。

即便有了“耙采”、“筐采”等技術,采珠人的傷亡率依舊很高。

海珠采集是這樣,河珠采集也好不到哪裡去。

江河湖泊裡的淡水蚌,也有幾率產出珍珠——淡水珠(河珠),但河蚌的產珠率很低,在江河湖泊裡采集河蚌,雖然不會遇到鯊魚,但毒蛇、暗流依舊難免。

隆冬時節,頻繁入水、出水很容易著涼,染上風寒,一旦患病,意味著一個壯勞動力命不久矣,而為了治病,還會花費大量錢財,拖垮家裡。

這就是漁民的悲哀,無論是打漁捕撈各種水產,還是采集河珠,稍不留神,就會染病身亡。

李家就是萬千不幸家庭中的一個,李二郎冬天捕魚受寒生病去世,而李三郎也差點因此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