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建屋,我們的新家(1 / 2)

首批土豆的收成,大大地鼓舞了新移民們。

他們休整了一個夜晚的時間,到了次日早上,又乾勁十足地投入到各項工作之中。眼見著謝永貴他們的種植組乾出了成績,謝將軍帶領的建築組自然也是不甘落後。

他們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攢足了建房的材料,挑了個好日子便開工了。

房屋的設計圖是由二小姐提供的,她不懂得房屋設計,但是係統懂啊,它從自己的數據庫中翻出了符合要求的圖紙,二小姐挑挑揀揀,加入了自己的喜好,然後便把最終的建

築圖確定了下來。

雖然他們從海邊出發,抵步山穀花費了兩天的時間。

但是這點距離對於台風來說,實在是不算得上什麼,大風該來的時候還是要來的。

環繞著山穀的山嶺可以減輕台風的強度,但是他們建房的材料強度不夠,所以二小姐沒有挑戰樓房這種高難度的結構,她提供的設計圖全部都是平房來著的。

按照過往的四合院的格式,每家每戶都有獨立的院落。

正對著大門的是正房,供主人夫婦居住。

然後左右兩側是廂房,可以安置家中的兒女、老人。

房子的麵積很大,一般十口、八口人是足夠居住了。像是謝家四房這樣的大家庭畢竟是少見,而謝永貴來到了白鷺洲後,也有了分家的打算。

兒子們都成年了,然後又有了孫子、太孫。

他們幾十口人集體行動不方便,正好是趁這個機會,把五個兒子都分了出去。

謝東晏目前還沒有成親,所以兩位老人,跟小兒子住在了一起。

老大謝東景已經是當上了爺爺,他的兩個女兒都出嫁了,這趟並沒有跟隨著他們前來白鷺洲。老大的這房包括有他自己、妻子何氏,長子謝齊起、次子謝齊赳,以及長兒媳王氏、長孫謝問青。

老二謝東昆不在,所以由他的大兒子,十六歲的謝齊趁當家。

謝齊趁帶著母親張氏、十三歲的弟弟謝齊赴,以及十一歲的妹妹謝齊暎,母子四人單立了門啊戶。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再加上這次的變故,更加是使謝齊趁成長了起來。

小小的少年儼然有了大人的模樣,謝永貴也沒把他當小孩子,每回有什麼事情要商量,都讓他代表著二房參加。

老三謝東顯的長子謝齊趔才十三歲,除了他們父子外,他們這房的成員還包括他的妻子陳氏,九歲的次子謝齊趄以及六歲的小女兒謝齊晴。

老四謝東晃的妻子小楊氏,是楊氏的娘家的侄女。

他帶著妻子以及十歲的兒子謝齊超,八歲的女兒謝齊暖,組成了小家庭。

不過他們夫妻都還很年輕,或許再過不久,就又要再添新的成員了。

謝永貴要的是相連的五間宅屋,五個兒子按著順序居住下來,以後就是兄弟之間守望相助了。

謝家四房如此龐大的人口是讓人羨慕的,他們一趟分家下來,就成了五戶人家,可見日後是如此的鼎盛繁榮。

謝將軍雖然也有三個兒子,但是奈何三個都還是光棍。

因為將軍夫人是帶著仆婦的,再加上還有個未來的兒媳婦二小姐,所以這麼多人住在一座宅屋裡麵是太擁擠了。

謝將軍要了相連的三座宅屋,他帶著將軍夫人,住在中間的那座屋子裡麵。

然後左邊是老二謝齊越,右邊是老三謝映軒。

他們夫妻以後大概是,會跟著老大謝映軼過日子。

中間這座宅屋就是要預留給長子的,他們三兄弟同樣的也住在相連的宅子裡麵,同樣的也可以守望相助。

因為白鷺洲的霜凍期很長,所以每間房子都開挖了地窖,用來儲存過冬的食物。

屋子裡麵按係統提供的,圖紙和方法砌了炕床,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守在屋子裡麵也可以暖暖和和的。

目前他們還不能夠生產玻璃,所以窗戶暫時先用草簾遮擋。

等到以後把玻璃安裝上去,屋子將會是既寬敞又明亮。

因為距離河邊比較遠,所以院子裡麵,全部統一開挖了水井。

山穀裡麵的土質鬆軟,所以挖水井是非常輕鬆,大夥往下挖了兩米不到便出水了。

既然如此方便,他們便把水井挖得大大的,井沿砌上了碎石,抹上了水泥,底下倒上幾桶沙子過濾,再把有出水孔的水泥板壓上去,既乾淨又好用的水井便挖好了。

在大夥的眼中看來,水泥真的是個好物,幾乎是什麼地方都適用。

以往他們挖水井哪裡有如此便利?光是要解決泥沙的問題便累得不輕了。

因為水井實在是太淺了,所以二小姐原本準備的,壓水井什麼都沒有派上用途。拿半截麻繩係在木桶的提手上麵,甩下去一下子就可以把井水提出來,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所以她的那些複雜的機構隻能夠是擱置了。

下水道是宅屋重要的配套設施,如果不好好地處理汙水,以後住著就是遭罪。

所以在建房子的時候,他們在門前開挖了水渠。

他們目前造不出來下水道的圓管,所以采用了明渠的方式,把汙水引向河邊。

二小姐是現代人穿越過來後,最讓她深惡痛絕的就是廁所和浴室。隻怕不單止是她,任何一個現代人回到了幾百年前,都沒有辦法接受落後的衛生間設計。

對於她要把茅房和浴室,修建在屋子裡麵,大夥是有過爭議的。

這個設計完全是打破了他們以往的習慣,而且茅房修在屋子裡麵不會發臭嗎?

二小姐從方便、實用的角度說服了大夥,對於將軍府上下來說,他們過往是有仆人侍候,所以抬個浴桶、倒個夜香什麼的都不用自己動手。

但是白鷺洲的條件艱苦,沒有那麼多的人手侍候。

而且這裡的霜凍期有五個半月,等到大雪封屋的時候,他們還到戶外去上茅房,這不

是找抽凍死的節奏麼?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