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珠玉前盟(二)(2 / 2)

掌中念雪 梨亭不悔 2048 字 4個月前

“南音作何看待?”

南衡靜靜聽完,言:“《禮》曰:三王之祭川,先河而後海,謂之務本。《易》曰:天一生水,不得則不濟。是故治田同治水,水乃山林、菹澤、薪蒸之所出,關乎民生。臣以為,當速擬策治之焉。”

“少拿先人之智搪塞本宮。”華益的精神似乎恢複不少,將一本裝裱工整的奏疏甩到南衡麵前。南衡略看了一眼,見是父親南鈺所表,不過已積壓近一月,在三司、禦前打了個轉,回到太子這鶴雲軒,又遲遲不見落批。

果然聞華益道:“此乃大司空所書,然本宮想聽聽南音的對策。”

南衡心知肚明,父親上書治水方略、田畝變法雖觸及根本,然自古新政難施、變法艱阻,是故三司對此避之不及,天子更不願接這個燙手山芋。奏疏丟到太子這裡,蕭華益似乎有所觸動,然其政治浸淫多年,不得不顧及各方聲音,所以他來問南衡,是否堅定南氏的政治立場。換言之,是臣服於天子權威,還是助力他這個羽翼未豐的儲君。

“大司空是大司空,音是音。”南衡道,他沒有用“父親”,表明他在大齊皇室麵前,隻是臣子。“臣以為清除弊政講求循序漸進,當務之急應當是遣人疏通河道,補償田畝受創的佃農,撫恤散戶。至於興修水利、田策變革等,還當在遷出西南居民後逐步實施。”

華益聽罷,半晌未做表態,似乎正在沉思。而後他道了些不相乾的:“記得昔年卿與本宮同窗伴讀,老師評價本宮的文章策論有鋒銳之氣,過剛易折,而南音則秉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恰如其分。雖未有高下之分,然為人處世,華益不及音。”

“看來十四年之久,人性、文骨,輕易難移啊。”華益說著,信手將案前幾冊攤放的書籍裡的頁簽抽出來,丟進金獸足下積滿香灰的籠屜裡。

“臣惶恐。幼時尚未入世,何談處世。且殿下為東宮之主、大齊儲副,如殿下行文決策不能披堅執銳,何以穩定大齊國本呢?”

“南卿一貫圓融。”華益淡笑:“可你明明知道,本宮與大司空有相同的政治理想、有濟世安民的野望。你站在世家和皇室的岔路口,摒棄聯手共治,選擇了一條你認為於世家最為安穩的道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