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 能跟始皇陛下一起出巡,那誰不想呢!(2 / 2)

等到最後一名馳道‘總工頭’馮去疾,被放在長沙郡臨湘,也就意味著本輪巡回大典圓滿結束。

周邈當即打道回鹹陽!

……

周邈前腳回到鹹陽,後腳就有蕭何前來六英宮,與他分享豐收喜訊。

“臣方才在章台宮向陛下稟報高產喜訊,稟罷告退時,陛下又令臣再往仙使這兒來一趟,一道分享喜訊!”

“……豆菽平均每畝豐收五石!仙使且看,粒圓飽滿,色純無雜,豆香四溢,更是上好的豆子!”

蕭何就像一個莊稼豐收的淳樸農人,向仙使周邈展示著鬥中的大豆。

畝產四石,換算一下,約為後世的畝產三百斤,與後世普遍的畝產四百到五百斤往上,小有差距。

但放眼時下大秦,已經算是高產。

周邈高興讚道:“這可真是個喜訊!”

蕭何不隻帶來仙豆高產豐收的喜訊,還有仙稻的:

“仙稻亦收割了,仙使請看這稻穀,粒長飽滿!舂的稻米也是色澤潤白,米香濃鬱。”

“且畝產有十石,足足十石!”

十石,是秦時最高畝產粟五石的兩倍,可說仙稻已成為大秦目前最高產的五穀主糧!

十石,也才約後世六百斤而已。

與後世雜交水稻最高產三千斤相比,這十石簡直不值一提。

但這水稻是種性穩定的普通稻,而非雜交高產稻。而後世的普通稻,畝產也就在六百至一千二百斤之間。

“能有畝產十石,著實不錯了!”周邈也高興。

“不過,我已經見過水稻高產豐收之景了。”

“南方天暖,此輪巡回大典經過楚越之地時,水稻已經收割。畝產沒有蕭左丞精耕細作來得高,但也有六七石,也算是豐收了。”

因為這個原因,舉行賜福大典時,淮漢以南又是場場人滿為患!

差點讓他以為又出了什麼‘粉頭’暗中策劃。

最終查實,隻是黔首為感謝仙使帶來高產仙稻,全家老少都自縣中各地趕來拜謝。

蕭何作為治粟內史左丞,年尾歲首時就會收到各地郡縣的糧產情況彙總。

但現在能提前從仙使處得知南方楚越仙

稻豐收,也是一樁樂事。

“如此一來,今明兩歲,黔首不懼饑餓了。”

周邈又想起一事,“我沿途還傳了點小道消息:南地水熱優渥,水稻或可兩熟。”

蕭何一頓,隨即神色大亮:“古籍中有載‘兩熟稻’、‘再熟稻’,楚越之地也能兩熟?”

周邈前世畢竟沒有多少種田經驗,也不甚確定:“據說雙季稻差不多就是眼下這個時候,在嶺南閩越之地開始栽培。”

“但以現在的水熱條件,其實江水沿岸及以南,應當是能種雙季稻的。”

畢竟後世長江沿岸就能種雙季稻,現在又不是曆史上的小冰河時期,應當也能種。

“試試吧,就像之前有膽大者敢於嘗試播種糙米,現在當也有敢於再播撒一季水稻者。”

現在南方的農耕還很粗放,火耕水耨是常見的耕作方式。

這一季稻子收割後,割些稻草備用,多餘的便放一把火燒在地裡,這種火土肥還能肥田。

再播種一季水稻,也就是重新灌水,再往田裡播撒稻種而已,不費什麼事。

與後世地廣亦人稠的人地情況大為不同,當前是地廣人稀。刀耕水耨,反而是更省事省力的耕作方式。

雖然費種子,畝產也會降低,但總歸有所收獲,是賺的。

隻是蕭何鑽研推廣精耕細作,於農耕文明的發展而言,也是必要的。

蕭何難掩激動:“若楚越之地仙稻能熟兩季,那將成物阜民豐的福地!”

“這是必然趨勢,幾百年後經濟重心南移,也證明南地確實更能滋養人口與文明。”

“等南地糧產富足,人口滋生,人地愈發緊張時,如今的火耕水耨耕作方式必將淘汰。那時,自然就到蕭左丞精耕細作的耕作方式,傳向南地的時機了。”

蕭何暢想仙使所言,隻覺壯誌盈胸!

“在此之前,先將精耕細作推向北地全境。”

因為如今北方的人地情況不如南方寬裕,已經逼迫著黔首開始想法從一塊地收獲更多的糧食,精耕細作需求強烈。

此時就當有朝廷加以引導革新。

“我信蕭左丞!”周邈再次給予充分信任。

拜托,這可是始皇陛下加蕭何的組合啊,他們若做不成,世上就

無一人能做成了!

“臣必不負陛下和仙使重望!”

……

回到鹹陽的周邈,在六英宮又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