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各取所需罷了。
張公派五名隸臣,去幫忙運回玉米,是為保證玉米種子不出意外。
他則正好有人陪伴護衛,敢於去郡中接應阿父,並且也不必擔心隨著役夫歸鄉,仙糧玉米劇增,日後一時滯銷。
得仙使之幸,阿父中選役夫,家中一朝富裕。
那他就要把握一生難得的機遇,最大程度地兌現這份財富,為來日計謀。
像馬誠母子一般者,大秦諸郡縣之中,還有許多。
陸續地簽收了應役親眷住宿補貼中的最後一匹布。也得知役夫即將歸家,並在郡中支取十五石仙糧的消息。
家口眾多的,就決定幾個親人一起去郡中接應。
親眷稀疏者,或商議族人,或聯係縣中其他役夫的親眷,結伴前往郡中。
也有像馬誠一般,提前許出去玉米歸屬,然後讓買家一道去接應他們的玉米種子。
而有那住得近的,或者趕到郡中早的,還見證了一場仙使賜福大典!
三丈登仙台上,仙使迎著金風而立,仙逸翩然!
叮鈴仙音,神輪如月!
而後金燦燦仙糧,彙成金瀑,似倒懸九天!
因為仙糧太多,還不得不分成兩次,等高台下仙糧運走後,又繼續第二次。
如此才不至於仙糧淹沒高台,得以順利賜發完畢。
“原來役夫積攢的工餐仙糧,竟是由仙使親自送到郡中的!”
“仙使體貼又心善啊!為給我等家中役夫省些氣力和麻煩,竟然送來郡中!”
……
似馬誠一樣的心思通透的許多聰明人,自然知道仙使送糧入郡之舉,是為確保仙糧不失,能夠如數發放到各人手中。
為杜絕沿途劫掠,也為大秦安寧。
但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享
受到了切實的便利和好處:不必在沿途運輸時,損耗一部分,也不必擔心被劫掠,人財兩失。
馬誠看著,喃喃道:“陛下和仙使,確實心善且耐心。”
不隻工餐仙糧,還有住宿補貼仙布。
但凡是虛假的仁善,全無耐心,那直接賜發便罷了。誰又會管你是不是全數拿到手了呢?
是不是因此遭受劫掠,人財兩失呢?
因此,無論是聰明通透,還是盲目信仰的人,總之都對陛下朝廷和仙使生出滿腔好感。
……
九月初。
通達八方的闊直馳道上,成群結隊的役夫行走著。
他們大多身穿土紅色春季工裝,還背著鼓鼓的包袱,裡麵裝著夏冬兩季的兩套工裝。
也有不少還扛著剩下的口糧——每人每月一石口糧交到工地夥頭營,統一煮食。最後一月提前完工後還剩下一半,便平分返還回來,每人也有半石。
這樣一來,歸家一路上的吃住竟然也足夠了,不必另外花銷。
——役夫都是貧苦出身,能節省都會節省。
馳道上百裡一驛。
役夫們入夜時,就在驛站歇宿,第二日早上出發前,買幾個饅頭揣著,用玉米結賬後繼續趕路。
“可有遇見可疑之人?或者遭遇劫道?”
馳道上每百裡,都有一隊沿路巡邏的士伍,但凡碰到一群役夫,都會詢問一遍。
“沒有沒有!有將軍們巡邏,又是馳道之上,哪裡有強盜敢於劫道!”
役夫們笑著回答詢問,隻覺心中安穩。
在北地之內,馳道上多是步行的役夫。然往南走,就漸漸有了坐敞篷牛車、驢車或馬車的役夫車隊。
南地路途遙遠,步行又累又慢,又怕趕不上回家過年——三年時間,歲首新年的習俗已然傳開。
加上此行酬勞豐厚,便狠一狠心,合資租上一輛車馬,沿途輪流換乘,也能儘快趕回去。
車馬是在馳道上的驛站中租來的,因馳道和驛站都是朝廷直管,每到一處驛站,都能換一匹牛驢或馬。
隻要在下馳道之前的最後一處驛站,還上車馬,並取走押金就行。
還有那些幸運的役夫:“馳道正好經過郡治和縣中,我們何不在郡中支領
了積攢的口糧,再用驛站的車馬運回縣中家裡?!”
類似情景,在八方馳道上,天下諸郡縣中,都在發生著。
到九月末,最遠的長沙郡、廬江郡和黔中郡南端的役夫,也都已安全歸家。
這一場二十萬役夫的大規模歸鄉‘春運’,也終於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