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一邊暗喜,一邊可惜。
知道學生的錢好賺,但沒想到這麼好賺。
獨一份的生意,可惜除了租書和飲品外,她實在不好在這書香之地賣彆的。
而且熬梨湯的鍋鏟都是借的,就算何先生和何夫人不介意,但這也不是長久之道。
生意還是不能僅限在書院。
小姑娘剛剛還滿臉笑容,突然間搖頭又歎氣。
關大郎在心裡頭跟著歎了口氣,師兄這人就是太要強了,何至於如此。
與此同時,何先生沒在屋裡看見弟子和弟子侄女,忙問夫人:“八郎和沈夏呢?怎麼還沒來。”
“不來了,她們自個兒開火。”何夫人有些遺憾,“你自己的學生自己還不知道嗎。”
人窮但是誌不短,要強的很。
“算了,隨他們吧。”
何先生不想強求,八郎向來如此,他從前還擔心八郎這樣的性格,日後進了官場會難以融入,但這幾年他已經不想這麼多了,院試能順順利利的過去就是神佛保佑了。
() 想著書院裡來告狀的幾個先生,何先生揉了揉眉心,反正書院是他的,租書也好,賣梨湯也罷,都是他允了的,不然能怎麼辦,誰讓他攤上個犟種徒弟。
犟種徒弟·沈八郎死磕了一個月的策論後,終於放慢了速度,變得悠閒起來。
此時,沈夏的書攤已經擴大了三倍,關大郎拿來的書比八叔的書多多了,她和八叔做生意是五五分成,和關叔叔則是六四分成。
由於書攤的擴大,飲品已經被沈夏撤掉了,但又多了樁賣茶葉蛋和鹵肉的生意,當然不是在書院裡,而是在書院外,全家人都被他拉了來做壯丁,沈大伯、沈爹和沈四叔負責兜售,沈爺爺負責買肉,沈奶奶帶著兩個兒媳鹵肉,大林二林也多了撿柴跑腿的差事,當然最重要的鹵味方子隻掌握在沈夏手裡。
沈夏兩邊忙活,哪頭都離不開她,哪頭都舍不得擱置,縣裡縣外來回轉,還要擠出時間來認字。
反觀八叔慢慢悠悠,休息日回家連書箱都不帶,回了書院更是踩點上課。
整個人不說無精打采,但也看不出爭分奪秒的學習勁頭。
已經快忙成狗的沈夏,不得不抽出時間來給八叔做心理輔導。
是的,心理輔導。
她已經不懷疑八叔是在書院混日子了,不說在書院的月考成績,單就上個月用掉的那一遝紙就足以說明八叔平時讀書不是不用功,臨近考試了反而懶散的不像樣子,恐怕還是心理上出了問題,對考試有心理陰影了。
沈夏先把上個月該給八叔的分成推過去,又把家裡做生意的賬本推過去。
“八叔放心考,就算考不中也沒什麼,考不中就回家來做生意,正好家裡還缺人手,尤缺會算賬的人,當然,八叔要是想繼續讀書,家裡也能供得起。”
想讀就繼續讀,不想讀也有退路。
沈夏也算是投桃報李,畢竟如果不是八叔,她也進不去書院,攢不到創業初期的資金,更不可能在鹵肉生意中獨占三成的分紅。
雖然方子是她拿出來的,雖然做生意的主意是她出的,雖然創業資金她占了一半,但在這個父母在無私產的年代裡,要不是八叔幫著說話,她還真拿不到三成。
鹵肉生意她占三成,公中占七成。
彆看大房二房和四房都忙得風風火火,連跟裡正娘子學繡活的大姐這段時間都沒少幫忙,但一個銅板都摸不著,隻是吃的比以前更好了。
沈夏這段時間在書院已經了解過本朝科舉考試的難度了,偌大的書院,三百多學生,十幾年裡都沒出過一個舉人,秀才也隻出了兩位,據說上一屆院試,山縣去考試的學生隻考中了一人,鄉試直接全軍覆沒。
嘖,這可比她預想的難多了。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不足以形容。
本來她還想著日後送三林去考科舉,現在……科舉就彆抱太大指望了,能認字會算賬就可以了。
“八叔想開點,萬事莫強求。”
考中最好,考不中也正常。
易州府共有一州六縣,三年考兩次院試,每次錄取不到兩位數,卷的讓人絕望。
沈八郎:“……”
他想得挺開,等中了舉就回鄉教書,既不再往上考,也不打算謀官。
大魏朝的科舉不好考,出身庶族的官兒更不好做,他從一開始就沒想千難萬險的往上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