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宮廷歲月143(2 / 2)

宮廷悠遊歲月 三春景 9956 字 2個月前

蜀國公主的駙馬,原來在福建履職,今年才回來...帶了不少福建仿製的異色錦,算是

() 給京城這邊親友的福建特產。

對於素娥這個正當紅的寵妃,她自然更為大方,出手就是五十匹——彆看平時做禮的絲絹彩緞,動輒就可能上百匹。這種工藝極其複雜的昂貴織物是不同的,就算是熟練工人也不知多久才能織一匹,所以五十匹確實不是小數目。

福建異色錦的‘出廠價’確實是十五貫每匹,但到了京城、洛陽這地界,算上運費和商人的利潤,市價肯定就不止如此了。如此五十匹福建異色錦,再加上‘金器’,算上之前的香料,這才能抵過之前那一隻珍珠冠。

素娥如此回應遠親宗室的‘買通’,著實是有些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了。倒不是說後妃都貪財,一些財貨就一定能打動她們,隻是後妃貪財的多。畢竟後宮是一個很‘勢利’的地方,處處都要用錢。而除非是極個彆有寵且位份高的,不然誰的錢都是緊著花用的。

而且就算是有寵且位份高的,平時不缺錢,誰還嫌錢多呢?

退一萬步說,便是不在意錢財的,被人捧著也容易飄飄然吧——遠親宗室們送禮,不隻是送錢,本身也是一種奉承。有的時候,對於這些深宮妃嬪來說,錢都是其次的,這種其他人都捧著自己的感覺倒更能讓她們陷入其中。

“...這倒朕叫人沒想到,高順儀竟是個如此知進退的。”

幾個公主坐在一起,還說起了這件事。對於‘遠親宗室’們的煩惱,她們是不能感同身受的。甚至因為她們身為正根正派的公主,也無法將‘宗室’身份傳遞下去,這些‘外八路’的親戚卻能掛著宗室名頭,日後子子孫孫都享受優待,而樂得看遠親宗室的好戲。

宮廷裡沒有秘密可言,如今在離宮,內外防的不嚴,各種小道消息就更容易流通了。沒過多久,這些公主們就知道了遠親宗室送禮的種種細節,以及素娥是如何處理的。

“是啊,倒沒有那等新榮寵妃的放肆...我還記得呢,前頭曹淑妃盛寵時,各處的禮幾乎來者不拒。一些人辦事請托,也常尋她的門路。官家也是縱容,隻要不是那等著實不當的,也給她這個體麵。”

“嗬嗬,要我說,這也是高順儀的聰明之處了。雖然咱們看著,曹淑妃失寵,和那些事沒甚乾係。可官家的心思,誰能猜得透?說不得就有那些事日積月累而心中不滿,最後失寵的那樣徹底,倒不如前頭姚貴妃的局麵了。”

“高順儀瞧見如此,記在心裡,至少不犯人家已經犯過的錯兒......”

公主們議論起這些,也是一些猜測加事後諸葛亮,到底如何大約隻有郭敞自己知道了——但說實話,郭敞對曹淑妃替人請托多有縱容,的確不是他不在乎,心裡是有不滿在積累來著。隻不過,他之前不說,還多數都應允了曹淑妃,就不完全是因為寵愛了。

一半或許是因為寵愛,另一半則因為隻是‘寵愛’。這種‘寵愛’,本質上帶有消遣性質,完全談不到平等、珍惜等等...郭敞如果真的珍惜曹淑妃,甚至不需要將她視作平等的愛人,都應該在曹淑妃第一次‘犯錯’時勸她、教

她了。

告誡她不要這樣做,以及為什麼不要這樣做...這才是為她好,為兩人長遠關係做打算的樣子。

完全的縱容可以是溺愛,愛到了沒理智的地步,不覺得對方有什麼錯。而郭敞這種顯然不屬於,他是知道對方錯了,但依舊縱容——這就是不在乎!當下覺得還有趣,就隨她去了。至於將來漸漸不喜歡了,不能容忍了,那就拋棄掉好了。

對於一個隨時可以尋找新人的皇帝來說,這顯然不算什麼。

“所以,說不得高順儀未來的福氣還大著呢!聽說她膝下的皇子也養得極好,也就是咱們家的男丁難長成,現在說一些事太早,不然......”說到這裡,一位公主搖了搖頭。

“現在說這些是早了,但也不是沒影子的事兒...我是見過高順儀所出皇子的,卻不是在高順儀那兒見到的,而是在官家懷中。那日家宴你們不在的多,是沒見到官家何等寶貝親熱高順儀所出皇子。便是咱們家男丁難長成,個個都寶貝,也沒有那樣的。”

‘寶貝’體現在物質上給夠,態度上重視。可那種真心實意的親密、喜愛,卻不見得比曆朝曆代皇家父子更甚。甚至,因為郭家的父親都害怕兒子長不大,不敢感情上太過投入,父子關係還要更生疏呢!

“官家喜愛高順儀所出皇子,我也聽說過,但沒思慮太多。咱們家男丁難得,這實屬尋常,隻當是和之前的諸皇子沒什麼兩樣。怎麼,真的有傳聞中那樣誇張?”有公主顯得有些不解和意外。

“傳聞並無分毫誇大,官家是真的喜愛高順儀所出皇子。有人說是因為這孩子格外康健,自打出娘胎就沒有叫人擔憂過,但更要緊的還是高順儀得寵,所謂母以子貴、子以母貴,本就是照應著的......”

“這樣說來,聖人沒得生育,高順儀的福氣說不得真在後頭呢。”有公主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就是聖人有生育又如何?”有公主不以為然,更加激進道:“自古立嫡立長不錯,可這樣的規矩拿到皇家說,不見得說得通,各種先例擺著呢!”

皇權是古代‘規矩’最大的權威,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規矩’的體現。然而皇家又是最不講究規矩的地方,因為他們淩駕於規矩之上。

在皇帝沒有格外屬意,非其不可的兒子時,‘嫡長’才具有不可辯駁的優勢。而一旦在位的君王有所偏好,這個偏好程度還不低時,哪怕偏好的那個不是嫡長子,他也會為貫徹自己的意誌行動...當然,最後成不成是另一回事,這要看皇權與其他權力的博弈。

曆史上有成的,自然也有不成的。

不過考慮到郭敞是很有權威的皇帝,這位公主的態度‘激進’,倒不奇怪。

“哎呀,如今說這些為時尚早、為時尚早...”大約是覺得‘激進言論’太嚇人,有人就出來說道:“還是說說宗室的事兒罷,如今可怎麼說?給那些人說話的也不少,官家到底怎麼想的呢?”

“官家秉性剛強,不愧是武帝之孫,這種事不說便罷

了,既然都拿出來說了,必定是打定主意了的。”說話的公主沒有從政治的角度考慮問題,隻說郭敞的個性。

而這反而更有說服力,其他人頻頻點頭。還有人說道:“是極是極!這幾日還有人找到我這兒,我本來想著,都是親戚,幫著說說話也不是不行。但這樣說來,還是算了,為了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開罪官家,實在沒必要。”

大家沒明著說的是,郭家的皇帝都很記仇的,這會兒表麵上不發作,不代表將來不發作。這種事最讓人不安的了,一下就熄了幫忙的意思——雖然這忙肯定不白幫,遠親宗室那邊許諾了好處呢!

事後一些事,倒也沒偏離這些公主的猜測。在郭敞麵前幫遠親宗室說話的人不少,但並沒有動搖郭敞的想法,新的宗室政策終歸要落到白紙黑字上了。

至於那些收了好處,給遠親宗室說話的,郭敞也沒有處罰。這種事要是處罰,那就是製造高壓統治了,少不得一個人人自危——不過,有些人留了一個不好的印象是肯定的。

郭敞很滿意素娥在這件事上的緘默:不是她回禮拒絕了那些人,關鍵是從始至終的沉默,仿佛沒有這些事一樣。

郭敞知道素娥的性格,她真的收禮給人請托,郭敞才覺得意外呢!

“後宮之中,還是素娥最合朕心思,朕自來就不喜歡後宮與前朝走的太近。”郭敞還和王誌通說起過這件事,他顯然也是沒人可說這些了。

“其實一些聰明的妃子也知道該如此,不怎麼幫人請托說項,替家裡人求到朕這裡都少。但還是比不上素娥,她們是因為聰明才這樣做的,事後難免想顯擺,想要朕知道她們的聰明,有所回饋。”

“素娥不這樣,她真心視這些為尋常,都不值得說...這便是她本性聰慧又恬淡的緣故了。”

對於官家這番話,王誌通也隻能是微笑,仿佛是讚同的樣子——在他看來,這不過是他們這位官家‘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又一體現。不是說高順儀不好,當不得官家這般說,隻是這些‘美好品質’,官家真的在乎嗎?

宮廷裡品質低劣的人很多,但也從來不乏品質出眾的人。然而不得官家喜愛的話,後者不見得比前者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