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1 / 2)

盛京從前多是種麥為主,如今也依舊。

雖說葵花籽這玩意兒看著稀罕,並且確實好看,但是種子可不易得,嚴綺雲和康熙撥出來的一部分莊子種了幾年,產量依舊一般。

外頭所售這大顆瓜籽也得小二兩銀子一斤,而且還是已經炒熟了的,輕易不好得到良種。

作為農耕文明業務能力相對靠前些的皇帝,康熙自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即便葵花籽榨出來的油再稀罕,那也不能進行大規模推廣。

當然,若是有能夠小範圍弄到種子自己種一些的,也不會管,每種新作物發現並推廣的過程本身就不能太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若是全國上下隻種一兩種主食,即便是紅薯土豆這種活人神器,扛風險能力也是幾乎為零。

沒辦法,種地不是玩種田遊戲,種子撒下去等長大就行,拔草、驅蟲,而最怕的病害更是讓農人們心驚膽戰。

再久遠些的先民為了提高這種抗風險能力,很多時候地裡都不是單種某一樣主食,而是幾樣混種,這樣即便哪一種因為找不出的緣由絕收,一家人還有可能靠另一種作物活下來。

康熙和嚴綺雲站在稍遠些的地方看這萬花朝陽的盛景,便是康熙也不免感慨一句壯觀。

“看樣子此次也是不虛此行啊,這樣壯觀的景象,阿雲可要和朕一起為此情此景作詩一首。”康熙有些惡趣味的說道。

嚴綺雲雖說這輩子因為生活環境的緣故,對於文科也撿回來了許多,書法和文章都堪稱上品,但是詩律是真的很一般。

雖然正經學了,但是每次看自己的完成品總是忍不住評價一句匠氣十足,屬實沒有靈氣,實在沒有強求的意思。

偏康熙這種人,每每喜歡以她薄弱處調侃,也虧得他很多時候也不吝嗇於誇獎彆人的優點,不然實在是讓人想懟啊!

嚴綺雲連忙搖頭,道:“臣妾已準備作一副畫,到時厚顏請萬歲爺題詞便是。”

她還是喜歡展現自己的優點,人活一世哪有十全十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會活的更輕鬆些。

她們這次出來除了侍衛沒有帶上旁人,包括的此行一並前來的其他皇子嬪妃,甚至她們的親兒子胤祈。

不過他們在這個年紀都差不多算成年人了,帶上護衛也不用他們操什麼心。

接下來他們又在盛景停留了七八日,期間康熙還處理了一樁當地舊案,告禦狀的一位據說被搶走了田地家財的漢人,告的是包衣旗人李佳氏。

不過此案已經近二十年前的舊案,幾乎就是康熙剛登記那時候的事情,那原告並不是盛京了,是邊上稍偏些城鎮原來的本地氏族富戶。

約莫當年還有些“從龍之功”,否則也不可能保有祖上資產至今,畢竟自打清軍入關後,這圈地的事兒啊,幾乎就是半公開的,也就是如今康熙知道這樣不妥開始抑製。

可是經年陋習,哪有那麼好改,而且多是滿人欺壓漢人,康熙這個偏心的...給不出太

有建設性的判罰。()

準確的說,康熙的偏心不僅僅隻是因為他是滿族,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掌握的權利軍隊來源於滿族,這屁股天生就是歪的又談何公正。

?想看雲珂珂的《康熙後宮簽到打卡當鹹魚》嗎?請記住[]的域名[(()

那漢人雖有證據,但是年代已久,不算充足。

於是最終判罰李佳氏歸還田產,並且罰銀三千交給府衙,而那原告因為告禦狀還被打了十個板子。

看似好像那人的告禦狀得到了好結果,實際上...這可是盛京,有康熙這一判罰,他就算得回了田產,以後日子就會好過嗎?

不見得。

要不怎麼清王朝存在著些年,從立國到亡國都一直有喊“反清複明”的聲音呢,是明朝就有多好嗎?

自然不是,一個封建王朝被推翻前夕一般都是最昏庸無能民不聊生的時候,隻是遙遠的甚至已經沒有活著經曆過的明朝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底層漢人百姓的“烏托邦”罷了。

至少同樣也就一百年左右,嚴綺雲上輩子就從來沒聽說過什麼“神仙”說要複辟清朝的。

————

出發去蒙古前,胤祈特意找嚴綺雲說了下這件事情的後續。

“額娘,這李佳氏後頭我著人簡單查了一下,看著應該沒有其他人。”彆看如今胤祈才十三歲,但是很多事情他做起來比嚴綺雲方便的多。

這個消息對那人來說也是個好消息,如果他後頭還有其他人,以胤祈現在的本事,也沒辦法保住他,但是若隻是一個李佳氏,隻要胤祈找地方官“狐假虎威”,借著康熙的親口判罰點撥一句,他活下來的可行性還是挺大的。

階層差距可以說體現的淋漓儘致,若是胤祈如今是個親王,都不用借康熙的勢,他一句話下去,稍微表露些已經記下了這件事情,至少三五年沒人敢動那人。

這樁事倒不是嚴綺雲出言要胤祈管的,畢竟她不是那心裡沒數的,她們母子倆現在的處境可沒資格管太多閒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