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2 / 2)

王嬪描完了最後一筆,繼續道:“聖人也當真是偏心。此事清晰明了,他卻仍舊喚來大理寺卿來查案,可見對於元大娘子的偏愛。那元

() 大娘子,不過有幾分美貌罷了,值得聖人大費周章,還驚動大理寺卿嗎?”

侍女還未開口,便有一行人走了進來,個個身穿黑色勁裝,眉目冷峻。

“大膽,你們竟敢私闖娘娘寢宮……”

侍女的厲聲嗬斥,還未說罷,便被為首那人舉起的令牌打斷了話。

聖人禦賜令牌,可任意出入宮中。

那人隻看著王嬪道:“大理寺奉命行事,凡請王嬪娘娘前去問幾件事。”

王嬪冷著臉站起身來,隨著幾人去了。

陸應淮端坐首位,兩側站著各位嬪妃。

越曜將詢問得來之事,一一說出。

正如同元瀅瀅所言,她養護的白兔溫順乖巧,被鎖在竹籠後,便安靜地趴在那裡。即使心懷不軌的宮人,將白兔從竹籠抱出來後,它也沒有動作。

宮人無法,為了事先準備好的謀劃,他便扯掉白兔身上的絨毛,讓受到驚嚇的白兔,驚慌之中突然竄出,沾染了沈三娘子身上的血痕。宮人再將白兔抱至草叢中,稍做掩飾,以讓旁人發現。

到時,元瀅瀅的白兔,莫名其妙地沾染了血痕,自然惹人懷疑。

越曜命人暗地裡搜索各宮,便發現了近日裡行蹤古怪的宮人,他聽聞越曜帶走了兔子後,便幾次打探。

大理寺向來精通,如何從一個人的口中,詢問到想要的答案。不出半日,這宮人果真吐露真言,供出王嬪來。

王嬪始終一言不發,但經過仔細翻找,還是尋到了掩埋在王嬪宮殿中,未曾燒乾淨的衣裳,正是王嬪用來扮鬼嚇唬人所用。儘管王嬪沒有說過一個字,但樁樁件件,都足夠證明,後宮鬨鬼,所謂的劉娘子魂魄一事,皆是因王嬪所起。她此番作為,無非是為了討陸應淮憐惜,重新得到聖恩。

嬪妃們滿是唏噓,並不是因為可憐王嬪,而是為劉娘子感慨。劉娘子生前被王嬪欺辱,悲憤之下,觸柱身亡。死後,她的鬼魂還要被王嬪拉出來如此利用。倘若世間當真有鬼魂,劉娘子豈能甘心,死後也被王嬪捏在手心操縱。

良妃觀陸應淮神色淡淡,沒有動怒的跡象,便斟酌著開口,聲音中滿是意味深長:“可憐王嬪,雖然做錯了事情,但終歸是因為愛慕聖人,其心可見一斑……”

淑妃冷聲道:“良妃心疼王嬪,莫不是覺得你們兩個同病相憐,可以心心相惜?”

良妃便道:“若是說對於聖人的愛慕,我與王嬪,和眾多姐妹,又有何區彆。”

說罷,良妃用帕子擦拭著眼角,麵露悲傷。

跪在殿中的王嬪,便哭的梨花帶雨,聲音哀切,訴說了對於陸應淮的衷腸。

“自劉娘子一事後,我深覺有錯,有心悔改,卻無機會再見到聖人。情急之下,我一時鬼迷心竅,才又做出錯事。我本無心害元大娘子的,隻是想借著鬼魂一事,讓聖人多來看看我。隻要能見聖人一麵,我便覺得足夠。但見到聖人,我又覺得不夠,想要的越發多了。又聽聞聖人對元大娘子另眼相待,我一時間生了醋

意,才想著給她一個教訓,誰知會釀成如此結局。聖人,我自知有錯,不能狡辯。可我待聖人的一片真心,卻無半分虛假啊……”

說至最後,王嬪已是泣不成聲。

在場眾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動容。

淑妃冷眼旁觀,又見元瀅瀅傻乎乎地站在那裡,心中不禁著急。

她恨不得以身相替,代替元瀅瀅應對如今的場麵。

數年的後宮生活,早已經讓淑妃的心腸冷硬如磐石。這世間可憐人、癡情人如此之多,一個一個地去同情,怎麼忙得過來。淑妃見過頂可憐的事情,見到王嬪流淚,隻覺得分外可笑,看著眼前種種,便覺得是一隻毒蛇,在險些咬死人之後,麵對眾人要拔掉她的牙齒,讓她不能害人時,假意哭泣博得同情。

依照淑妃看來,元瀅瀅便應該順勢跪下,替王嬪求恩典。隻說雖然自己差點被王嬪害死,被陸應淮厭棄,但聽了王嬪這一番肺腑之言,覺得自己沒有王嬪可憐。如此以退為進,定然能博得陸應淮的憐惜,更能讓王嬪白流了眼淚,再無翻身之地。

論美貌,論我見猶憐,王嬪自然是比不上元瀅瀅的。

隻是淑妃雖然厭煩王嬪的作態,麵上還是一片風平浪靜。她喚來侍女,附耳說了幾句。侍女便將元瀅瀅帶到淑妃麵前。

淑妃拉著元瀅瀅的柔荑,揚聲勸慰道:“元大娘子,你彆哭了。我知道你心地良善,不忍王嬪癡心一片,卻被責罰,但是聖人雖然宅心仁厚,但後宮畢竟有後宮的規矩,怎麼能因為女子的心一軟,便輕易饒恕了誰呢。”

陸應淮自然聽出淑妃的意有所指,說他“宅心仁厚”,世間人沒有哪一個,會頌他良善的。

陸應淮本就對王嬪無甚憐憫,見她哭哭啼啼,不覺憐惜反而越發厭煩。他不過稍做猶豫,想看看眾人的反應。旁人也倒罷了,元瀅瀅這個蠢笨的,竟然也會因為王嬪的一番話,紅了眼睛。

陸應淮不耐煩再處置後宮紛爭,直言道:“依照宮規處置便是。”

王嬪哀求道:“聖人……”

陸應淮便問她:“你若當真想要贖罪,不如去陪劉娘子。”

王嬪噤聲不語。

陸應淮又道:“既是不願,便依宮規罷。”

王嬪再不敢出聲哀求。

依照宮規,王嬪褫奪嬪位,貶斥至冷宮,做日夜勞作的宮女。

對於心高氣傲的王嬪來說,她不知能在宮女的位置上熬過多久。一年,兩年,或者一個月都熬不過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