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脾濕(1 / 2)

醫武江湖 用之 2680 字 1個月前

《醫武江湖》全本免費閱讀

第二百五十二章

如今去找中醫看病的人中,有三類人是幾乎占了百分之九十,這第一類是身上有點不舒服,去找中醫調理的;這第二類是男人補腎、女人治痛經;這第三類是西醫治不好,找中醫死馬當活馬醫的人。

我現在就說說第一類身上有點不舒服人,這類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舌苔白膩,他們去找中醫時,中醫師大概會說脾濕過盛,讓健脾祛濕,開的方子大概是“四君子湯”或“參苓散”等,這“四君子湯”的組成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這“參苓散”的組成是人參、茯苓、雞內金、白扁豆、紅豆、薏仁、桔梗、砂仁、蓮子、炙甘草等。

對於這類處方健脾祛濕的效果是有的,但我肯定地說,效果不大,或許小說前有的讀者就吃過這類藥,這類藥吃下去後,暫時是有祛濕的效果,但等藥一停,後續還是會有脾濕的情況。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是因為脾濕的來源沒抓住,導致治標不治本。(為了迎合對中醫不甚了解的讀者,下文我儘量用通俗的話講。)

有脾濕的這類患者,主要是長期從事伏案工作,缺少運動所致;或是四肢不勤,很少勞動出汗,這類人脾濕的根源是陽虛。

如果我們將脾胃比作是一片土地,那麼脾濕就是土地太濕了,用茯苓等這些利水藥的意思是在這片濕的土地上開辟一條排水渠,讓水排出去。用白術等這些祛濕藥的意思是在這片濕地裡放一些乾土,用乾土去中和濕土。這個想法是很對的,做法也是有效果的,但現在有一個問題,這些水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天一直下雨,那麼在濕土地上不管怎麼開辟排水渠或不管用多少乾土中和都無濟於事的。

我們再想一下,如果這些水不是下雨來的,而是從土裡冒上來的,那用開辟排水渠和用乾土中和的方式,我想也是無濟於事的。

所以上述我說的大部分的健脾祛濕的藥效果不好的原因就在於此,隻是單純的排水祛濕,不去管水的來源。

在《傷寒論》中,有三類健脾祛濕的方子,第一類是“苓桂劑”,有苓桂術甘湯、苓桂薑甘湯、苓桂棗甘湯這三個處方組成,這三個處方在用法上稍稍有點不同,但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除我上文中打比喻的那個“天上下雨”的情況,為何這樣講,是因為此三個處方中,都有桂枝和甘草兩味藥,這兩味藥合起來是“桂枝甘草湯”,具有補助心陽,生陽化氣的功效。

用桂枝甘草湯補心陽,讓天不再下雨,一輪紅日當空照,再用茯苓利水,用白術祛濕,效果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