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江交接完貨物之後的第三天,貨就裝上了津雲航運的貨輪。
然後這一批來自大陸的鴨絨和鵝絨就遠渡重洋,前往歐洲,變身為附加值更高的羽絨服製品。
陳青峰不是沒想過在國內生產和製造羽絨服。
但問題是眼下國內的條件還不成熟。
首先國內的老百姓如今還處於消費緊缺的時代。
大多數人一年甚至幾年也做不了一身新衣服。
原因就在於國內缺少大型的石油煉化設備。
在後世石油煉化意味著汙染。
可在如今這個年代,石油煉化意味著可以極大地豐富國內的各種商品。
最簡單的就是很多人在幾十年後十分鄙夷的化纖。
羽絨服想要包住細膩的鴨絨和鵝絨,就必然要使用化纖的布料。
但是很可惜,國內缺油少氣,再加上眼下國內的石化行業實力還比較弱小。
如果想要進入附加值更高的羽絨行業,就先得解決石化產業的問題。
而這可不是2億美金能夠解決的事情。
“做生意要一步一個腳印,儂搞定了,羽絨這筆生意,下一步打算搞啥?”
“我還沒有想好,附加值太低的事情不想搞,可附加值太高的產品,國內又沒有辦法生產,雲錦什麼的,東西是好東西,可外國人不識貨呀!”
“那些是工藝品,不是工業品,費時費力還產量低,搞不了多少外彙的。”
“三伯,儂有啥子好建議啊?”
陳青峰坐在火車上,聽三伯的意思好像已經替他打算好了。
果然三伯從自己隨身帶的人造革公文包裡拿出了一個綠色封皮的筆記本。
筆記本的封麵上還有著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圖畫。
三伯一頁一頁的看著裡麵的內容,然後從裡麵取出了一張已經泛黃的剪報,隨後遞到了陳青峰的麵前。
“這是啥子?”
“76年日本首相訪華,當時我在監獄的閱覽室裡看到了這張報紙,覺得這則新聞比較有意思,後來就找機會剪了下來,一直夾在筆記本裡!”
“日本首相隨行人員,采購國內生發藥水……”
陳青峰倒是沒想到,三伯居然會留心這種小道消息。
不過等他讀完了這篇報道之後,突然之間記憶的閘門卻打開了。
因為陳青峰依稀記得,90年代初帝都和滬上兩地的首富都是靠著倒賣生發藥水賺了第1桶金,甚至後來,跑到香江,成立了傳媒集團的劉老板,據說當年也曾經靠著販賣生發藥水,賺到了第1桶金!
“儂搞彆的生意,阿拉不清楚,不過搞這種東西應該可以賺到錢……”
陳青峰是真佩服三伯的眼光。40年代就混跡於黃埔灘,叱吒風雲的三伯,居然有如此高的眼光,可以從一篇新聞中嗅到商機。
洋行出來的老法師,果然個個都人老成精。
“生發藥水啥子的,不就是騙人嗎?”
“啥,騙?儂真是白跟我學了,這叫營銷技巧!”
陳青峰隻是跟三伯隨口開句玩笑。
其實生發藥水的東西到底管不管用,一點都不重要。
反正隻要不耽誤賺錢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