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香料與烈酒(1 / 2)

《從小廚娘到大司農》全本免費閱讀

三河村的書塾為私塾,是村中姓侯的老秀才所設。

姚薑帶著杜家姐弟去到時,正值散學,幾名村中孩童說笑著出來,笑鬨著離去。

姚薑在門前立了片刻,已有書生出來對她拱了拱手:“這位小娘子是來找人麼?”

姚薑還禮:“先生請了。我想讓我家弟弟來書塾念書,不知如何拜師?該備哪些物事?請先生指點。”

書生做了個請的手勢:“請入內,我請叔父來細說。”

書生將姚薑和杜家姐弟引到正屋內,便轉身離去。

這屋內收拾得甚是清雅,正麵設著扶手座椅與高幾,正麵牆上掛著的畫上是收了雙翼立於鬆樹上的雄鷹,畫右側提著兩行字:空負萬裡淩雲誌,一身才藝未曾開。

杜翠蘭和杜良辰不識字也不會看畫,拘謹之極,隻看了一眼便低下頭一聲不出。

忽然有人輕咳一聲,那書生出現在門外:“我家叔父來了。”

侯秀才已年過五十,須發皆白,身形清瘦身著布衣,打量了姚薑片刻:“我見過你,你是杜家長房的當家人。”

姚薑行了個禮:“姚薑見過侯先生。”

侯老秀才點了點頭:“聽聞你想讓杜家小娃娃來書塾念書,可念書是要花銀子的。”

姚薑點頭:“請侯先生細說。”

侯老秀才:“學童每年的束脩與修金折為銀子約合五兩,所需筆墨自家備了來;書麼,”

他看了杜良辰一眼:“杜家小娃娃啟蒙,還不必買書;四時八節的節禮送些許自家產的土儀便可。”

姚薑想了想:“請問先生,拜師可有什麼講究?”

侯老秀才微笑:“彆處拜師自然是有許多講究的,但我這裡隻是村塾,教的也是同村子弟,沒那麼多講究。”

姚薑便問:“請問先生,我弟弟何時能來念書?”

侯老秀才:“你們備好了銀子和紙筆,便能來念書了。小娃娃才學寫字,買些粗紙與尋常毛筆即可。”

出了書塾,姚薑在心中算了算,帶著杜家姐弟往青川城來。

來到城外胡家的門麵,姚薑帶著杜家姐弟步入其中,向胡掌櫃向打聽紙筆往何處沽買。

胡掌櫃問了要紙筆的緣故:“筆我這裡有用過的,我嫌不好寫了不用,你不嫌棄拿兩支去。寫字的粗紙我讓人幫你去采買,有家雜貨行的粗紙不錯,價又不貴。正適合小娃娃寫字用。”

他伸手摸了摸杜良辰的頭頂:“你這娃娃是有福氣的。”

次日,蔡田夫婦來尋姚薑,蔡田頭上包著布,麵上青紫未消,進門行了個禮就低頭站在一旁。

蔡田媳婦紅著眼角對著姚薑歎氣:“這回繳田稅,我們家中存的米糧賣了許多,再不想點法子真要餓肚皮了。姚小娘子,你就幫幫我們吧。”

沒等姚薑說話,蔡田媳婦已拉著她的手:“我聽莫家娘子說你的香料貴,但你真將我們的豬賣出去了,銀子我們必定一分都不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