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 縣長廟(2 / 2)

橙紅年代 驍騎校 5023 字 11個月前

周文遲疑了一下。說道:“好吧。正好我開車來了。”

兩人出了招待所。上了越野車。向苦水井方向駛去。雖然城區的積雪已經清理乾淨。但鄉下依然是白茫茫一片。道路上一片泥濘。幸虧這是一輛高底盤的四驅越野車。要不然指不定就趴窩了。

在白娜的引領下。越野車越走越偏僻。最後居然來到下馬坡村外的。一望無際白茫茫的雪地上。枯黃的草莖子迎風擺動。遠處是一片土黃色的村莊。幾縷炊煙稍顯生機。前麵有一道深溝。汽車開不過去。兩人下了車。踩著到腳脖子的積雪走了過去。白娜穿著雪地靴和鮮紅色的羽絨服。在雪地裡如同歡快的小熊一樣。穿著皮鞋西褲的周文可就遭了殃。褲子鞋子全濕了。

深一腳淺一腳終於追上了白娜。周文愕然發現。麵前是一座夯土建成的神龕。而神龕裡供奉的不是菩薩佛祖。也不是土地爺。而是自己的照片。

“這是怎麼回事。”一向鎮定自若的周文大為震驚。神龕裡的自己身穿西裝。表情肅穆。分明是一張從報紙上剪下來的新聞照片。上麵還蒙了一層透明塑料紙。前麵擺著香爐。幾根沒燃完的香插在香爐裡。看來香火還挺旺盛。

“嘻嘻。周文你成土地爺了。”白娜拿出了單反相機指揮道:“和你的神像合個影吧。”

“胡鬨。”周文伸手去扯神龕裡的照片。白娜想攔已經來不及了。周文剛要把照片撕了。又意識到那是自己的照片。悻悻的放下。痛心疾首:“這不是搞個人崇拜麼。被彆有用心的人發現就糟了。”

白娜說:“我看未必。這是老百姓對你的肯定和愛戴。”

周文苦笑道:“這哪裡是愛戴啊。分明是害我。難道這就是你發現的大新聞。”

白娜說:“是啊。我準備寫到內參裡去呢。”

“千萬彆。我還想多活兩年呢。”正說著呢。一個老人從村莊方向走過來。看到兩個陌生人站在神龕前。狐疑的打量了兩眼。忽然驚叫道:“周縣長。 你是周縣長。周青天。”

白娜吃吃的笑起來。周文無可奈何的答道:“老人家。我就是周文。這個相片是您貼在這裡的。”

一番詢問後得知。原來老人的兒子在阻撓玄武集團征地的衝突中打傷了人。被縣公安局通緝。至今逃亡在外。眼瞅著就要過春節了。家裡不能團圓。老人求告無門。隻好供起了周青天的照片。初一十五前來上香禱告。指望周青天保佑。讓兒子早日回家。讓玄武集團的征地款能給的多一點。好讓家裡能吃上飯。不再受窮。

周文心裡很不是滋味。和白娜一起陪著老人進了村子。如今的下馬坡村比上次陪葉老來的時候更加蕭條了。村子裡沒點生機。連村口的狗都蔫了。夾著尾巴藏在柴火垛後麵。看到陌生人進村也不再叫喚了。

老人的家還是夯土的房子。又冷又暗。一張破木板床上躺著個奄奄一息的老頭子。看不出原色的棉被爛的像漁網。屋裡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機。全部家當加在一起不會超過一百塊錢。

“周縣長你坐。我給你燒茶去。”老太太剛要往鍋屋走。被周文勸住:“老人家。我們不喝水。”

“大冷的天。哪能不喝點熱茶。”老人很執拗。堅持來到鍋屋。用水舀子舀了半鍋水。然後用火柴點燃稻草塞到灶坑裡。拉動風箱引燃柴火。期間周文和白娜就陪著老人在鍋屋裡聊天。終於水燒開了。老人拿了一個粗瓷大碗。隨手拿了個臟兮兮的手巾擦了擦。舀了兩碗熱水給兩位客人喝。

白娜捧著碗。吹拂著就是不敢喝。周文倒是大大方方喝了兩口。好言安慰了老人。打包票說老人的兒子絕不會有事。最後拿出三百塊錢來硬塞給老人。這才離去。

回去的路上。兩人都很沉默。以往每次下鄉視察。鄉裡總要提前布置安排。打掃衛生。儘量挑選不算太差的農戶讓領導參觀。像今天這樣淒慘的景象。就連周文也是第一次見到。

“征地建廠。刻不容緩。”周文忽然將車停在路邊。說出了這句話。

……

回到縣裡之後。周文先去和徐書記碰了個頭。然後召集常委班子開了會。提議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實乾。把每項工作落到實處。爭取早日建成工業園。早日摘掉苦水井鄉特困戶的帽子。

私下裡。周文又寫了一篇題為《如何解決農村征地工作中的難題》的文章。委托白娜帶到省裡去。文章的主題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建議玄武集團在征地工作乃至工業園建設中雇傭本地勞工必須達到一定比率。並且要簽訂正式用工合同。工業園建成後。縣裡給予政策照顧。凡在工業園工作的本地籍工人可以轉城鎮非農業戶口 。並且這些都要寫到合同條款裡去。嚴格認真施行。

這些想法周文早就想到了。隻是一直沒有整理出像樣的文字材料來。他筆頭快。文字功底好。熬了一夜寫出的文章連白娜看了都讚不絕口。失去土地的農民最擔心的是什麼。無非是生計、活路。未來。周文的計劃裡幫他們都打算好了。城鎮戶口。固定工作。這兩樣成本都不高。但卻能切切實實的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不得不說是一個好辦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