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質疑權威(1 / 2)

當薑鈴與那個隻知道名字的人通話時,訓練場裡的工作已經開始預熱了。

四條60毫米粗的超導電纜,被兩台蛛形工程機器人拖曳就位。其中兩條電纜是實際的輸電線,一條是零線,還有一條則是連接著站點的主要支撐結構。

這種電纜的主要材質非常特殊,在未通電的時候,它們十分柔軟近似於膠體,人們可以將它們存放在桶裡,以方便運輸;等到通電的時候,它們就會迅速硬化,同時還會變得脆性易碎,所以需要一些堅韌的包裹材料。

雖然超導材料對工作環境的要求不高,但由於它的可燃性,所以它和纜線的包裹外殼是分開儲存的。

現在有一台機器,正在往電纜的某個灌注口裡,壓注超導材料。

纜線裡的氣泡會對電纜的實際導電率產生影響,所以為了控製氣泡的密度,那台機器會先把電纜內部抽成真空。

抽氣電機運轉的聲音非常大,已經蓋過了人能發出的最大分貝,這裡的工人隻能用一種全臉式頭盔互相通訊。

他們將四條電纜全都連接在,那個激光武器的下部結構上,期間也少不了無人機的協助。

那台激光武器的長軸有3.2米,寬度和高度都是0.44米,看起來好像挺大,但嚴格來說還不算是完整的。

它其實隻是一台戰略激光器的一部分,在它之後還有第四級約束,將另外7個同樣的三級約束激光器的能量,投射在最終光束水晶上。到那個級彆的時候,它的能量已經足夠推動光束水晶裡的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所以那些水晶其實都是消耗品,每次發射之後,都必須更換。

當然,站點裡暫時沒有那種水晶,所以他們隻能把原版的戰略激光器分解開來,用這12.5%的功率,來模擬殺手衛星的凶殘程度。

從理論上來說,每顆殺手衛星上,都安裝著四台戰略激光器;每台戰略激光器,都有大約四千萬瓦的功率。

這都是戰前的公開資料,真實情況的話,他們也很難去弄清楚。畢竟那些平時隱藏在橢圓軌道上的殺手衛星,都是各個國家的殺手鐧,根本不可能完全公開。

作為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z國的激光武器發展,自然要比其他國家快兩個世代。所以這台激光器的能級,也達到了一千萬瓦的數量級,已經足夠拿來進行測試了。

工人們很快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依據著指令分批撤離現場,隻留下了一些用於調試和搬運的無人機。這些機器人的控製權,已經被移交給了這裡的控製室。人工智能無處不在,隻是它們不常找上門。

薑鈴被人帶到了一堵牆後,她所在的臨時掩體,是距離那台激光器最近的那個。這堵牆當然無法阻隔那台激光器的直擊,真正起到掩護效果的,應該是薑鈴本身。

這是她自己要求的,她此時正用靈能力去探查激光器的結構,離得近一些,多少會更加方便。

有兩個不怕死的研究員同樣也在這裡,他們將一台潛望鏡伸出掩體。他們的肉眼和錄像機一起,忠實地記錄著整場試驗。

“最終保險已關閉,能源傳輸倒計時。五,四,三,二,一。。。。。。”

電纜上的指示燈分批亮起,從遠處的通道開始,一直延伸到那台激光器。眾人都屏住了呼吸,就好像那些電流會像水管裡的水一樣,會在水管彎折處,發生嚴重的水錘效應。

當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

常溫超導線就是電子的高速公路,它們完全不會阻攔電流的前進,隻有纜線的幾個連接處,產生了一些溫差變化,但基本處於可控範圍內。

“電容器持續增壓,已達額定電壓的20%,正在穩步提升。。。。。。”

激光器原本沒有下部的底座,現在薑鈴看到的樣子,其實是一幫業餘工程師們爆改之後的結果——總之是一股子濃濃的俺尋思味道。至於研製它們的原版技術員,已經隨著三年前地表上的萬千星辰,一起化為了氣體。

底座裡放置著不少電容電池,技術來源和站點裡的那些電動車一樣,隻不過改變了微觀的堆疊結構。現在的它們,比起那些快充慢放的前輩,性子要暴躁的多。

“到50%就釋放一次,他們還沒有測試過,這次稍微穩妥點,免得電源燒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