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七章 刀砍斧剁(2 / 2)

重生潛入夢 第十個名字 4078 字 10個月前

“愛去不去!我們自己去!”洪濤才不會吃這套,他穿上外衣,又拿了一盒細雪茄出了門。

“餓不餓?我帶你們去吃點夜宵吧,當做獎勵了,今天頭一天效果不錯。”過了一會兒,譚晶和吳怡也洗完澡換完了衣服,從樓上走下來,鑽到了洪濤的車裡。

“這麼晚了,飯館都關門了吧?”吳怡手腕上有塊電子表,還是那種金屬的。

“就算關了,我也得給它敲開,走,你們晚點回學校沒事吧?用不用我帶上梯子,到時候好幫你們爬牆?”洪濤發動了車,一邊倒車,一邊衝後座上的兩個美女耍貧嘴。

“切,你個小初中生都不怕,我們怕什麼!倒是你,彆回家晚了挨揍!哈哈哈哈哈……”吳怡也張了一張不饒人的嘴,能占便宜的時候絕不吃虧,不過洪濤喜歡這樣的,越是這樣的越容易接近,如果你趕上一個不愛說話的女孩子,那就麻煩了,你都不知道從那兒下手。至於在嘴上吃點虧,那根本就是毛毛雨啊,不讓她覺得占便宜了,怎麼會放鬆警惕呢。

其實吳怡說的沒錯,八六年的時候,雖然個體經營的店鋪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物了,但是能拉晚的飯館還不多,尤其是稍微好點大館子,一般過了飯點兒就關門了。不過這裡麵也有例外,比如說位於景山北門西側就有一家很不錯的館子,它每天的營業時間很長,不光有早茶,還有夜宵,不到半夜絕對不會關門。

一說起早茶和夜宵,京城人腦子裡馬上就會浮現出一個菜係:粵菜!

沒錯,最早把這兩個玩意帶進京城的,就是粵菜館,而改革開放之後,在京城開辦的第一家粵菜館,就是景山西街的大三元酒樓。它在83年的時候就在京開業了,完全是一家粵菜餐廳,廚師是從廣|州大三元請來的,也是按照廣|州大三元的模式在經營。

到這裡來用餐的基本都是在京經商的廣|東人或者香|港人,因為價格比較高,所以圈子很小,在京城還不怎麼出名。要不是萬老板帶洪濤來過一次,洪濤根本就沒想起來這個酒樓現在就已經有了。

不過現在不出名,並不代表就一直不出名,相反,大三元酒樓在八十年代末期不光是出名了,還出了大名,因為它連同其它三家餐廳被京城老百姓起了一個很響亮的稱號,叫做:三刀一斧!

一聽這個三刀一斧就有點滲人吧?這玩意聽著不像是吃飯的地方,這有點像屠宰場啊!沒錯,京城老百姓之所以這麼叫這四家餐廳,就是因為它們的價格太貴了,用京城話講叫“宰人”,所以才給它們起了這麼一個稱號。

具體的三刀一斧到底是那四個餐廳,不同年代的京城人有不同的理解,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檔酒樓餐廳像雨後春筍一樣在京城裡長了出來,到了90年代以後,比原來的三刀一斧還高檔、還貴的餐廳酒樓比比都是,可以說是刀斧遍地了。不過要說這個起源,還得算是最初這四家,三刀就是:景山西街的大三元酒家、地安門東大街上的明珠海鮮酒樓、東華門的香|港美食城;一斧則是:積水潭北岸那座小土山上的山釜餐廳!

當時它們這些宰人的玩意到底有多貴呢?洪濤記得上輩子自己初中畢業的時候,小舅舅曾帶他去過那個山釜餐廳,也是一位南方老板請客,那裡說白了就是韓國燒烤,結果四五個人一頓就吃了2000多塊,當時還沒有百元大鈔,最大麵額就是十塊錢一張的,在這種地方隨意吃頓飯,你就得帶著好幾遝子鈔票,厚度就和我們現在帶著兩萬多現鈔去吃飯一樣,兜小了都裝不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