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是洪濤的一個慶祝日,因為顧洪德的那個歌廳已經全部裝修完畢,燈光音響也安裝調試結束,工期一天都沒耽誤,正好趕上這天開業。
洪濤並沒有在剛開業這一天去湊熱鬨,這時候來的人都是顧洪德請來的朋友、主管部門的領導、還有靳家兄弟那些關係戶。洪濤和他們既沒認識的欲望,也沒什麼共同語言,而且他一個給歌廳安裝設備的湊在那個群體裡,顧洪德都不好介紹他的身份,說高了不合適,說低了洪濤又沒麵子,何必去受那個罪呢。
一直到了三天以後,洪濤才帶著尤裡婭、韓雪、高建輝、歐陽清他們一起來到這裡給顧洪德捧了捧場,順便檢驗一下自己設計、安裝的這套燈光音響設備的效果到底如何。
這個歌廳由於是在地下室,所以層高比較低,聲學環境並不是很好,如果聲壓級太大,會讓人有一種壓抑的感覺。所以洪濤沒有選用JBL的音箱,它太硬了,適合高大的空間。取而代之的是兩對兒eV音箱,一對兒低音,一對兒中高音。和JBL的音箱比起來,eV雖然也是美國貨,但是相對音色要柔和一些,低音的分頻點設置的也稍低,這樣動態範圍雖然受到了影響,中音區卻厚實了不少,適合這種比較小的場所使用。
可能很多後世的音響發燒友要質疑這個選擇,還有很多歐洲音箱可以使用嘛,像法國的neXo(麗素)、英國martinaudio(瑪田)、德國Dynacord(大地)、意大利RcF、西班牙D.a.s等等,另外還有日本的音箱也是不錯的選擇,雅馬哈和東麗都是不錯的。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第一。在九十年代初期,很多歐洲品牌還沒進入中國,即使是想去進口,都找不到廟門。第二,不管是歐洲音箱、還是日本音箱,都比較偏重於回放效果,追求原汁原味,但是動態餘量不足,聲壓級比同級彆的美國音箱低很多。這樣的設備適合放在一些劇院、電影院或者俱樂部裡使用,不適合放在大眾化的歌舞廳裡使用。
道理很簡單,在歌廳裡唱歌的大部分都是沒經過任何訓練的人,還有很多喝得迷迷瞪瞪的主兒。他們嚎起來可不管音箱會不會過載,更不會愛惜什麼設備,他們就是來找樂兒的。拍打麥克風、突然大聲喊叫、把麥克風扔到地上,這些情況都是經常發生的。
一旦調音師走神、壓限器調整不好或者沒開,那功放和音箱這兩樣東西裡,肯定會完蛋一個,一般都是音箱。因為功放有它自身的保護電路,而音箱、尤其是高音單元,基本是一燒一個準兒。現在問題就來了。你是打算讓根本就聽不出來音響好壞的客人,去聽還原度比較高但很脆弱的歐洲音箱呢,還是去聽聲音比較硬且還原度比較低但比較皮實的美國音箱呢?
其實在歌廳這個環境裡,調音師所需要保證的就是讓客人唱歌的時候聲大、混響比例合適、伴奏音樂適中,這就足夠了。趕上有那種樂隊或者半專業人士前來裝比,也沒事兒,隻要挑選一對兒歐洲的返送音箱放在台口上,那他們聽見的基本都是返送音箱的聲音。就算全用美國返送,他們也沒那個耳朵在歌廳這種聲場裡挑出什麼問題來。
音箱雖然是美國的,但是功放和周邊設備卻都是日本雅馬哈的,就洪濤在上輩子的經驗總結,美國音箱配日本功放,還是不錯的選擇。隻要在挑選功放的時候,把型號大一級就可以,美國音箱就和美國車一個德性。比較費油,日本功放也和日本車一樣,算計得太仔細,一旦超過了它的動態範圍,效果立馬直線下降。所以要給它留出足夠的餘量來。
除了大廳,包間裡洪濤選配的全是一水兒的德律風根音箱配建伍功放。這種德國老牌音箱在歐洲是個另類。中高音非常飽滿,而且餘量很大,簡單的說就是皮實耐操。包間裡連調音師都沒有,客人想怎麼毀就怎麼毀,所以配上一個以軟塌塌著稱的建伍功放還是比較安全的。還沒等音箱的高音線圈燒掉呢,功放就先自保護了,典型的小馬拉大車,這也是洪濤在上輩子乾了好幾年專業燈光音響總結出來的經驗。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兩種貨價格便宜,備件也足,隨時壞了隨時都能替換上新的用著,一點不耽誤生意,而且林笛這邊的利潤還高,總體上說就是店家和承包商兩頭都合適。
在這個年代裡,評價一個歌廳的檔次,還不是看小姐好不好,因為有償陪侍也算是剛剛露頭,連起步都算不上呢。也不是包間多豪華氣派,因為大家剛剛有錢,大部分人還是愛坐在大廳裡顯闊,並不願意縮到包間裡去享受,你喝瓶上萬的路易十三大家都看不見,那多沒麵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