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第二年,斯坦福夫婦花了兩千萬美元,在加州一個名叫帕羅奧托的小鎮上。買了一塊土地。這片土地有多大呢?差不多和兩個澳門一樣大,二千萬美元啊。1882年的兩千萬!然後,他們又花了五百萬美元。在這片土地上修建了一座私立大學,並且用他兒子小蘭利.斯坦福的名字來命名。
除了給這所學校留下了辦學基金之外,老斯坦福還給學校留下了一個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規則!在他的辦學基金中明確規定,不管後世發生什麼情況,學校的土地不許出售,一英寸都不可以!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硬性規定,而且美國政府也用法律來保護了這項規定,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世界名校斯坦福、才有了讓計算機行業騰飛起來的斯坦福工業園區、才有了這個讓世界走出工業時代之後又進入另一個偉大時代的矽穀。
除了這條死規定之外,老斯坦福夫婦還在辦學基金上留下了其他幾條硬性規定:引導學生在畢業後能找到他們所要追求的理想,並使他們聽到心中對於生命意義的呼喚;禁止一切在校的宗派指令,但仍需給予精神上的教育,並需告之學生遵從全能仁愛的造物主所定下的規條是人類的責任;給予兩性公平及同等的資源與對待。
但是讓洪濤發愁的是,這種學校、這種規則,很難在自己的祖國生根發芽。就算洪濤現在有二千億美金、他也願意弄個辦學基金、立下一百份兒遺囑,也建不起來一座中國的斯坦福。彆說上百年的大學,估計連座中學都維持不了五十年。而他的辦學基金也好、學校投資也罷,不出十年,就會蒸發的乾乾淨淨,更彆談什麼學校的土地了。
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差距並不是在錢上,而是在教育上。沒有一個培養人才的大環境,花多少錢,也永遠追不上一個崇尚知識和科學的國家。這裡說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充滿創造性人才,不是從灌裝流水線上生產一個個唯唯諾諾,隻知道考公務員、去大部委大央企大外企消磨人生的高級職員。
問題的重點也就在這裡,興趣才是創造力的母親。如果你對一個課題隻是抱著應付和完成工作的態度,那你根本談不上創造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互聯網這個東西把原來很多不可能通過個人完成的發明創造變成了可能,它讓每個草根都可以在上麵展現你的聰明才智,或者你的與眾不同。隻要你能讓大家接受你的發明、認同你的創造、哪怕是僅僅覺得你很酷,那你就成功了。之所以說互聯網是一個跨時代的產物,並不是說它能創造什麼,而是它能讓每個人都開始創造。那些簡陋的車庫和那些瞬間就讓世界記住他們稚嫩麵孔的年輕人,就是最好的注解。
這種興趣帶來創造的例子很多,雷.湯姆林森就是因為想和朋友通過網絡交流,從而不小心發明了電子郵件;皮埃爾.奧米迪亞為了幫女朋友收集糖果盒,不小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拍賣網站易貝;劍橋大學裡的一群懶蛋,為了能不下樓就看到咖啡壺裡還有沒有咖啡,所以不小心造出了第一台網絡攝像頭……就是這一連串不小心,造就了後世那個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或者說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
其實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當你專心致誌研究一個你認為很厲害的課題時,這個課題經常是毫無做為,但你為了這個課題弄出來的某個小小的輔助工具卻讓你一飛衝天。用中國古人的話說,這就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再通俗點就是有心載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
洪濤當然不甘心讓自己錯過這個偉大時代的開幕式,他不光想參加這個開幕式,還想在開幕式上有所作為呢,哪怕隻上去露一麵、有一句台詞呢,他也會被後人牢牢的刻在曆史的豐碑上。後人敬仰不敬仰單說,反正按照咱們中國人的說法,算是人過留名了吧!再往大點說就是流芳千古啊!
“洪濤斯坦這個名字不太合適,很沒有網絡時代的感覺,艾特.洪!哈哈哈哈……我也有英文名啦,艾特.洪!”洪濤連自己以後在全世界揚名立萬的名字都想好了,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該如何拿到互聯網盛宴的入場卷,沒有這個玩意,他起一百個名字也是白搭。
既然要進入互聯網盛宴,那矽穀這個地方就躲不開。如果說工業時代是從英國開始的,那互聯網時代就是從矽穀起步的。說起矽穀來,它隻不過是個統稱,中心地帶就是斯坦福大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斯坦福大學為了給學校籌集資金,就把附近屬於大學擁有的一部分土地變成了全世界第一個校園工業園區。
當時的副校長弗雷德裡克.特曼決定把工業園區裡的土地出租,還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比如說入駐園區的企業可以讓員工到大學裡來進修和培訓什麼的。有了梧桐樹,金鳳凰早晚會來,很快,以惠普為首的七家高科技公司就入駐了斯坦福工業園區,開始做窩下蛋。到八十年代時,整個園區裡二百多公頃土地被九十多家科技公司瓜分一空,在這裡上班的員工數量有二十五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