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一句話也不說,就這麼抱著黃月英,心中並無半分雜念,對諸葛亮的敬重和愧疚,對黃月英的照顧和撫慰,都不知道從何表達,已經完全無法用言語來安慰了。
雖然這在漢代很不合時宜,但卻是唯一能夠安撫人心的方式。
良久之後,一整冷風卷進來,兩人才有所警覺,黃月英急忙推開了劉封,擦著眼淚,整理著亂發,雖然雙目通紅,卻露出了笑容。
“子益能夠平安進城,我便放心了!”發泄情緒之後的黃月英,還如往常一樣冷靜溫嫻,喪父之痛,已經過去快一月,她其實早已接受了這個事實。
“我是連夜從城牆翻越進來,城中之人還不知曉,先來探望嶽母,”劉封看看大堂四周,不由皺起了眉頭,“將近一月,嶽母便是如此度過麼?”黃月英擦著淚水,笑道:“傻孩子,孔明他勉強也算老年壽終,而且又是為了救你,我傷心一陣也就過了,看了果兒書信,心中便舒暢許多,今日正好是三七之日,便在此
處遙祭一番。”
劉封點頭道:“如此就好,果兒掛念嶽母,怕你萬一生病,身體不好又無人照料……”
“這不還有兩個丫頭麼?”黃月英指了指正蜷縮在一起的婢女,愛憐地皺起了眉頭,歎了口氣,“她們這半月跟著我,也受了許多罪……”說著話,黃月英將那兩名婢女叫醒,讓她們先回去歇息,那兩人看到房中忽然多了一個男子,吃了一驚,帶看清是劉封的時候,更是又驚又喜,幾乎不敢相信,竟然喜極
而泣。
打發走了兩人之後,劉封又讓黃月英給隨他進城的李慕和一名白毦兵安排了住處,兩人才在大堂中架起火爐,說起洛陽之事。
絮絮叨叨,問問聊聊,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個時辰,眼看將近五更,黃月英知道劉封連夜趕路,雖然還有許多話要問,但還是強自忍住,叫他先去休息。
第二日中午時分,劉封才睡醒,還在洗漱的時候,黃月英已經派人端來了粥飯,正是劉封最愛喝的蓮子粥,也是黃月英最拿手的一道菜。
熱粥入口,一股一樣的感覺湧上心頭,不禁想起了當年追諸葛果的時候,黃月英暗中為他行了許多方便,往日許多溫馨的場麵曆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更是唏噓不已。
看劉封吃得一臉幸福,黃月英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柔聲道:“慢慢吃,我熬了一大鍋,都給你留著!”
劉封滿足地舔舔嘴唇,笑道:“等成都事了,我們便一同去長安吧,到了長安安頓下來,一家人便可團聚,以後讓我來侍奉你,為你養老吧!”
黃月英一怔,眼角有些濕潤,笑道:“子益能有這份孝心,我便知足了!你繼承先帝和孔明他們的遺願,興漢大業都寄托在你一人身上,豈能因我一人而耽誤大事?”
劉封歎了口氣,言道:“自古忠孝難以兩全,果真如此,若是天下一統,百姓安樂,家家團圓,那才是幸福之事。”
黃月英微微點頭,喟然道:“國將不國,何以為家?你能如此愛民,先帝必定倍感欣慰,你若為君,必定為一代賢明之主。”
劉封連忙擺手道:“這個苦差事,我也不感興趣,此番秘密進城,就是為了劉諶而來的。”黃月英對劉封的性情倒也有了解,對這句話似乎沒有多少意外,反而蹙眉道:“我聽說,永壽宮可是個危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