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討伐廖式叛亂,正是為了不卷入這場爭鬥之中。
雖然如此謹小慎微,但他卻忽略了功高震主,即便他主動外放,督軍廬江,孫權在大殺群臣、打壓四大家族之後,最終還是將矛頭對準了自己。太子和魯王黨之爭,牽涉多是文臣,但也有武將在外上書,以陸遜為首,其餘諸將也書文,其中有數位都是呂岱培養的武將,雖然並無師徒名分,但多年領兵,追隨左右
,都知道是他曾經的部下。
孫權自從病愈之後,更加偏執多疑,打壓文臣之後,武將也頻繁調動換防,拜親信孫宇為揚州刺史,都督北麵軍事,換回了呂岱。自從柴桑、豫章、廬陵三軍被諸葛亮謀取之後,東吳對交州的管控大大降低,孫權這一次看似大張旗鼓拜將出征,卻不發一兵一卒,叫呂岱全權行事,實則就是為了攪亂
交州的平靜。
初來南海,呂岱尚自以為是孫權對他倚重,意氣風發,整頓軍事,曉瑜各個郡縣調兵,即便知道這次有超過一半的是新兵,但他依然自信滿滿,誌在必得。
能平定一次交州,就能平定兩次,掃平南海,南宣國化。
正當他準備往合浦進發的時候,忽然交趾傳來消息:燕王劉封出現在龍編城,麾下吳軍儘數叛變,兩萬多兵馬一夜之間成為了蜀軍。
饒是呂岱一生閱曆無數,見過諸多大風大浪,聞報此信,也是大吃一驚,誰曾想到,劉封竟敢在國君新喪、新君年幼之際,還能秘密來到千裡之外的邊關之地。
至此忽然想起出征之時大司馬呂範之言,隱約覺得的孫權此舉,頗有深意。
當日在城外送行,大司馬呂範言道:“此番出行,山高路遠,形勢複雜,或有勁敵,不可勉力……”
言詞閃爍,頗有勸他知難而退,保全性命之意,隻因呂範之子呂據是隨軍副將,呂岱以為這是呂範拜托他多照顧呂據,便敷衍應承。
但聽到劉封出現的消息,呂岱再想起前言,隻怕當初呂範已經得到了一些風聲,大司馬掌管情報細作,劉封來到交州,隻怕已經有了消息,呂範知曉,孫權又何嘗不知?自從劉封救了關羽之後,似乎便成為東吳的克星,從荊州交換糧草到奇襲南郡,氣死大都督呂蒙,東吳上下無不忌憚,而曹魏諸將,更是接連敗北,或俘或死,大多結局
慘淡。
孫權這次有意讓他重回交州,便宜行事,究竟是為了對付劉封,還是為了對付自己?
但呂岱畢竟是老將,沉穩持重,也非意氣用事之人,猜測歸猜測,行事卻依然乾練果達,毫無懈怠頹唐之意。
“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感慨之間,不禁想起曹操當年之言,此時再提,頗有種知音之感,隻是當年曹操消滅袁紹,控製北方,征服烏桓,凱旋之後有感而發,乃是逸興豪邁,氣概萬千,自己則
顯得有些遲暮蕭索,更多了幾分悲愴。
“呂將軍,在下來遲,還請恕罪!”正在思索之際,外麵一個粗豪的聲音響起,快步走進來一位四十上下的武將,正是當年被他降服的隨春。“數年不見,將軍還是氣度如常,寶刀未老!”見呂岱站起身來,隨春急忙快步上前,拜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