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就是中秋之夜,除了守城的士兵之外,劉封傳令全軍將士都到青玄宮前集合,昆侖山派了三十多名弟子到這裡來幫忙,他
們將是以後青玄宮的主人,也是這些英魂的守護祈福者。
暮色之中,隨著各營人馬到來,廣場上三座銅鼎中青煙嫋嫋,焚化紙錢,鼓聲震動山野,全軍將士高歌《精忠報國》,為逝去
的同伴送行。
有人神情激憤,有人淚流滿麵,歌聲粗獷豪邁,傳入昆侖,順著山脊群峰綿延遠去,仿佛要將華夏之魂融入巍巍昆侖之中。
鼓鉦之約連同誦經超度等持續了近一個時辰,如此隆重的禮儀對那些犧牲的將士是極大的安慰,也對漢軍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大將軍能為全軍考慮如此周到,就算為國捐軀也至死不渝。
不知何時雪花消失,天空中雲層散開,月光籠罩在廣場之上,與圍繞一圈的鬆木等組成的篝火將這裡照得亮如白晝。
各營士兵齊集空地上,隨著周處手執紅旗走上望鄉台,所有士兵的神情變得肅穆起來,文鴦催馬立於陣前,向周處抱拳行禮。
隻見周處將紅旗向虛空一揮,萬餘軍士齊聲大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三軍將士聲音洪亮而亢奮,遠山之中傳來陣陣回聲。
緊接著,周處的紅旗又向左點,將士們臉色漲紅,大吼道:“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周處的紅旗又向右,將士又喊:“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三聲怒吼,將將士們的情緒儘情發泄出來,場地上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莫名的氣勢所感染。
咚——咚咚——咚咚咚——
隨後一陣沉重而有節奏的戰鼓聲響起,仿佛將所有人都帶回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之上。
嘀嘀嘀嗒——嘀嘀嗒嗒嗒——
慷慨激越的衝鋒號從鼓聲中猛然出現,仿佛金石裂開,玄鳥衝天一般,令人一口氣猛然提起來。
文鴦舉槍大聲唱道:“豈曰無衣——”
隨後三軍將士在鼓聲和衝鋒號的引導之下放聲高唱: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劉封站在望鄉台不遠處的石台上,親自擂鼓助威,帶動著所有人的情緒,一曲秦風既是對英靈的告慰,也是對出生入死同伴的
宣誓。
這是送給同伴的喪歌,更是送給自己的戰歌!
高台之上,鼓聲和衝鋒號令人熱血沸騰,仿佛金戈鐵馬奔馳在黃沙之中,舍生忘死、同仇敵愾。
慷慨激昂的從軍曲在這個場景之下格外激動人心,英勇無畏的豪邁之氣,慷慨激昂的秦人戰歌在西域格外應景。
就連一旁觀看的那些道士和囚犯,也都看得悚然動容,熱血沸騰,仿佛親臨戰場感受到金戈鐵馬一般,他們雖然聽懂這些話語
,好多人卻不覺之間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