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昆和烏孫聯姻原先是龜茲撮合,這事還未西征之前就在長安討論過,黃亮不顧黃月英他們的勸阻執意來到堅昆,恢複祖姓完顏,已經過去五六年時間,兩國的聯姻卻遲遲不見結果,主要還是因為烏孫國內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最早時期,烏孫人與月氏人均在祁連間遊牧,北鄰匈奴人,彼此之間為了領地常有摩擦,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人攻殺,其子獵驕靡由匈奴冒頓單於收養成人。
其後冒頓進攻月氏,月氏戰敗後西遷至伊犁河流域,此時長大成人的獵驕靡得到匈奴的扶持當上烏孫王,並交還了烏孫部民,得以複興故國。
獵驕靡複國後,一心為父報仇,與匈奴相約進攻月氏,月氏人根本不是報仇心切的烏孫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對手,此一戰月氏國王被殺,獵驕靡將他的頭蓋骨被做成了酒杯。
獵驕靡複興烏孫之後,從此烏孫日益強大,占領了伊犁河流域的大片草原,王治赤穀城,蕃內領地超五千裡,也逐漸擺脫了匈奴的控製。
為了對付強大的匈奴,大漢與烏孫采取聯姻的方式,江都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在烏孫影響力極大,尤其解憂公主先後嫁給三代烏孫王,加深大漢與烏孫的聯係,漢朝與烏孫在這段時間親如一家,共同抗擊匈奴。
解憂公主在烏孫曆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她不但讓烏孫和大漢更為親近,也讓烏孫內部發生了重大變化。
解憂公主第一任丈夫為軍須靡,與匈奴公主同事一夫,被封為右夫人,哪位夫人誰更得寵,關係著烏孫與漢匈之間哪一國關係更親近,其後匈奴公主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泥靡,成為王位繼承人,烏孫與匈奴更為親近。
危機之中,國王軍須靡忽然病危,泥靡還在繈褓之中,不能擔當重任,於是讓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等泥靡長大再讓位於他。
按烏孫慣例,翁歸靡要繼承堂兄的兩位妻子,既然不能反抗,為了大局忍辱負重,解憂公主坦然接受了烏孫的風俗,她為翁歸靡生了五個子女,成了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
然而仿佛輪回一樣,翁歸靡也早逝,其子年輕,又失去了父親的支持,烏孫各部落族長最終推舉泥靡做了新國王,泥靡受其母影響親近匈奴,對漢朝懷有敵意。
為了維護大漢在烏孫的勢力,解憂公主再次遵從烏孫習俗,毅然嫁給了泥靡,然而泥靡如匈奴人一般,為人狂悖暴戾,在烏孫倒行逆施,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人心漸失。
看到泥靡已經眾叛親離,解憂公主與漢使合謀刺殺泥靡,可惜事敗,泥靡負傷逃走,這也是大漢首次乾涉烏孫內政,最終導致烏孫發生內亂。
泥靡雖然僥幸逃走,但已經失勢,被前烏孫王翁歸靡之子烏就屠起兵殺死,這烏就屠雖是翁歸靡之子,但並非解憂公主所生,造反之後不肯聽從解憂公主調遣。
漢室最後遣使勸降烏就屠,冊封解憂公主之子元貴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烏孫國從此成為大漢的屬國,分為大小二昆彌,均受漢王朝冊封。
原本堅昆準備聯姻的是相鄰的小昆彌,但隨後小昆彌被大昆彌所破,烏孫國再次合二為一,雖然有龜茲從中繼續撮合,但他們態度始終不明,對於和親之事一推再推。
分分合合的烏孫曆經此次變化之後,似乎野心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