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4章 大道萬千(2 / 2)

“難道我也能做莊周夢蝶?”雖然沒有化作蝴蝶,但情形相似,真假難辨。

回頭看看龕台上冷漠的神像,才覺得那老道的容貌竟和尹喜有些相似,劉封怔了一下,卻又搖了搖頭。

此時已到深夜,再想起老道說過的幾句話,心中默念著,緩步走回了東院,到現在他自己也不知道走的是哪條大道。

“這盛世如我所願,難道還不夠麼?”劉封念叨著,回房和衣而臥,沒有任何睡意。

不覺已經天色大亮,等吃過齋飯,駕好車馬,已經朝陽升起,昨夜的雨下的並不大,路上早已晾乾,樹枝草葉上掛著露珠,一片蒼翠,空氣清新。

一行人辭彆觀主,繼續往洛陽而去,即將到清明時節,沿途路上隨處可見上墳的人,也有勤勞的人家開始翻耕土地,準備春種。

清明是華夏曆代最為重要的祭祀節日,祭祖和掃墓是對先人的敬仰,看著滿山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在親人墓前祭掃的百姓,劉封心中莫名感動。

後世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卻不知這些傳承數千年的習俗就是信仰的傳承,敬天法祖就是每個華夏兒女的信仰。

他們將紙錢在墳前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再折幾根嫩綠的柳枝插在墳上,掛上長條紙錢,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和先祖一同享受美味,吃光酒食後打道回府。

祭祖的禮儀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就是讓每個人不要忘本,懂得孝敬和感恩,這比那些隻知祈禱所謂的上帝和天神,卻與家人父母分居的信仰強了不知多少倍。

劉封專門繞道洛陽再折轉荊州,主要就是為了祭掃諸葛亮和關羽,他與這二人的感情,早已不是前後輩,也超越了翁婿,再造之恩,早已如同父母一般。

不一日來到洛陽,高大巍峨的洛陽城還如往昔,但進了外城之後卻又有新的變化,曆經三年建成的英雄廣場彩旗飄揚,正有僧道在布置道場,圍觀和幫忙的百姓絡繹不絕,一片歡聲笑語。

廣場上最引人矚目的還是兩尊高大的紅銅雕像,這是集合數百名匠人鑄造的銅像,原先曹睿命人在洛陽造朝陽殿、太極殿等,於司馬門外鑄成兩個銅人,號為翁仲,又鑄銅龍鳳兩個,龍高四丈,鳳高三丈餘,立在殿前。

劉封看了這些之後命人將銅人和龍鳳拆掉,隻留下一對龍鳳,其餘的用來鑄造銅像,這兩個高達六丈餘,和洛陽內城城樓一樣高的銅像,就是用這些材料鑄造而成。

左邊的關羽頭頂華冠,身穿蟒袍,右衽開肩的將軍鎧,腳蹬足靴,左手拄刀,右手持書,作觀書狀,美須迎風吹起,似能鎮住山河大地。

右邊的諸葛亮蛾冠飄帶,身披鶴氅,胸前鑄就太極寶圖,一手負後而立,一手持羽扇仰麵向天,睿智的神情仿佛能夠洞穿一切。

兩尊雕像前則是四丈高的英雄碑,正麵寫“大漢中興英雄碑”,背後是祝告功勳的碑文,由陳壽寫成,兩側則是自劉備稱帝以來所有統計在冊的將士名字。

每年清明,在洛陽的人無論百姓還是過往商旅都會來此吊唁,前方的道門神像和佛門佛像香火極旺,擺滿了大大小小百姓自發從民間各地帶來的雕像,五虎上將自不必說,甚至連劉封的都有幾個。

諸葛瞻在馬上經過時正好看到,難得露出了一絲笑意:“姐夫,他們這是咒你呢!”

“你懂個屁,這是信仰!”

劉封氣得直爆粗口,無奈地翻了個白眼,那幾個雕塑也太醜了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