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shu ,最快更新三國之蜀漢中興最新章節!
大漢元通三年,劉封東征歸來,在建鄴與關平相會,將許仙介紹給他,於廣州番禺設白虎台布道,暗中召集人才改進火器,為將來的西征做準備。
劉諶此時已經能獨斷國政,他也沒有讓劉封失望,在馬良、董允等老一輩大臣離世之後,借鑒大漢曆代帝王的得失,懸掛書房之中作為警示。
有張華等人在旁提醒,劉諶勵精圖治,從諫如流,既往不咎,知人善任,為政謹慎,安心治國。
施行內聖外王的政策,以儒道治政,以法治治民,除了邊疆各地駐軍屯田之外,國內以文治天下,從皇宮內外為表率,文武百官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全國休養生息,國泰民安。
自行省製度施行以來,大漢的官署也逐步向劉封預先規劃的三省六部製靠攏,在長安、洛陽實行府兵製,寓兵於農,以防皇權被架空的曆史重演。
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科舉製,大漢的科考不止以文章著述為主,另外工匠、樂師等等都可參加考試,隻要有一技之長者,均可選擇考入對應的醫學院、兵學院、工學院等等。
與此同時,丁零族在幾番遷徙奔波之後,也遣使向大漢臣服,自此漠北之地全境平定,各族劃分自治區域互不乾涉。
劉諶頒布詔書:“自古中華為一家,無論中原夷狄,華夏之民,朕愛之如一,其種落百姓依如朕如父母兄弟,四夷各族親如一家。”
這一次劉封沒有急於回長安,讓周處和文鴦先回長安述職,自己帶著幾名隨從自建鄴出發北上,一路巡視各地,經徐州、豫州、兗州至河北、並州各地,曆時近半年時間,於臘月才到長安。
未央宮中,叔侄二人召集朝中大臣共商國是,來年開春又有新政頒布,劉諶尊劉封為聖王,在朝野上下地位與天子等同,有執政生殺之權。
開放的集市政策也讓西域、南洋等地的商人聞風而至,西域的平定讓絲綢之路上的商客比以往增加了數倍,駝鈴馬車終日不絕。
北方草原各族融洽相處,盛樂城成為漠北的大都市,西域、中原的商人在此交易,成為除洛陽外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另外江南各地隨著海軍不斷探索航線,海上貿易發展極快,加上收服東瀛,沿東南整片海域都由大漢掌管,航路穩定,沿海岸的官營商貿港口約有五百餘。
大漢之名傳遍世界,薩珊國在萬王之王去世之後,再次遣使交好,西方各國紛紛派使者到長安拜見天子,翻譯大漢典籍帶回國內,無不以會說中國話為榮。
隨後的時間,劉諶坐鎮長安勵精圖治,劉封則每年巡遊各地,凡有災禍、貪汙等害民之事,他總能及時出現,各地官員無不兢兢業業,諸省吏治清明,天下河清海晏。
大漢江山穩固,百姓安樂,人心穩定,再次出現大治盛世,後代史官將劉封、劉諶合稱為“中興二聖”,自此之後的五十餘年,稱為“二聖之治”。
十年彈指而過,國內一片欣欣向榮,百姓們早已忘了當年的刀光劍影,顛沛流離,而此時的南海之上,南洋水師的艦隊正整齊排列在濠鏡港外,五層高的戰艦如宮殿一般引人注目。
船上士兵整齊而列,青龍旗迎風招展,雄武的神龍張牙舞爪,似欲騰空而去,三層和四層船板上排列著整齊的炮口,海軍大元帥文鴦一身戎裝站在船頭,持槍望向西方廣闊的海麵,目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