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漢中,隨處可見奔騰如風的騎兵隊伍,一隊隊穿插交錯,各自組成不同的陣型,秋收之後,在空曠的田野上實戰演練,喊殺聲此起彼伏。
最讓劉封欣喜的是,他和諸葛亮建議的三千精騎趙雲已經在著手訓練,是參照當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組建,個個都是騎術高手,配上馬鞍之後,更是如虎添翼,騎射已經不是他們最大的難題了。
當然趙雲訓練的輕騎兵已經遠超當年的白馬義從,有了陌刀和連弩的配置,騎兵單獨作戰能力更大,這是借鑒匈奴騎兵的長處。
博采眾家之長,趙雲的這支騎兵已經是三國中的最高水平了,劉封已然沒有什麼能夠建議的,看罷之後,隻能為其取了個名字,叫做流雲騎!
這支騎兵雖然是趙雲親手訓練,但統帥卻是趙統擔任,還有三個年輕小將,其中兩人已經收為徒弟,除了李景之外,還有一人名叫胡飛,為人冷靜,槍法淩厲。
另一個人則比較特殊,此人名叫公孫勝,乃是公孫瓚的子侄,因公孫瓚兵敗,流落到塞外數年,後來進入中原,聽說蜀中召開文武大會,趕到漢中的時候直接投入趙雲軍中。
除此之外,吳班、孟達和王平三人也都各領一軍在其他郡縣訓練,漢中軍威盛大,曹軍派來的斥候到此,也為之震撼,向長安接連三次增兵。
除此之外,鄧芝也在漢中設立了招賢館,請出當地大儒趙鴻來此講學並評選人才,此人十分博學,在西涼一帶十分有名,招賢館有他坐鎮,慕名來投者不計其數。
劉封這一趟漢中之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和馬超商量組建連環馬,重騎兵加上連環馬的組合,想起來就威風,雖然後代的連環馬被鉤鐮槍所破,但在這個時代,卻是足夠用了。
連環馬以重騎兵為基礎,人馬都帶鐵甲鐵盔,加上紅纓麵具,銅鈴雉尾,更顯得威風凜凜,光這個裝扮描述出來,就讓馬超大笑了好一陣。
西涼錦馬超,和錦帆賊甘寧都有個類似的性格,就是喜歡顯擺,這樣拉風裝配,太適合馬超的風格了,再加上綜合發揮騎兵的威力,更讓他興奮莫名。不過馬超的病情還是讓劉封擔心不已,雖然華佗給他診治過,也開了藥方,但畢竟人力有限,見到馬超的時候,比原先憔悴了一些,時不時咳嗽連連,騎兵訓練多都交於馬岱和張苞訓練,他隻是從旁指導
。
漢中城中,馬雲祿和馬瑤雪的女子兵也訓練得有聲有色,而且在馬雲祿的堅持下,還配了一千騎兵,個個颯爽英姿,漢中武風盛行便是從此而起。
一直到入冬,劉封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漢中,相比於成都朝中的龐雜繁秩,他更喜歡漢中這種金戈鐵馬的感覺。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生逢亂世,唯有在收複河山的征途,萬馬奔騰的雄威之中,才能儘顯男兒本色,一想到兵出祁山,劉封就迫不及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