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希望的田野上》全本免費閱讀
第二十九章上墳
因為“破四舊”的緣故,現在城裡是買不到上墳祭拜需要的香紙的,倒是農村裡管得並不嚴,尤其這兩年形式鬆了許多,很多村民上墳祭拜時都會買些燒了。
五叔爺爺知道符伊年肯定沒帶,於是就讓兒媳婦從自己家的找些給她,又仔細問了她都帶了什麼來,懂不懂上墳祭拜的規矩。
符伊年:“懂一點。”說著將袋子裡準備的東西給他們看。
得知她隻帶了半瓶酒和兩塊雞蛋糕兩個蘋果用來上墳,都露出了不讚同的目光,感情袋子那麼鼓囊,都是給活人的東西。
“老七媳婦兒,從咱家八月節熏的那塊肉上切一半兒下來給她帶去上墳,”五叔爺爺揚聲對屋外喊道,“這個孩子,來上墳咋能一點兒葷腥都沒準備。”
符伊年站在一旁老實聽訓,她對上墳祭拜的規矩確實是懂一點,也隻是“一點兒”。
等東西都裝好,五叔爺看著時間就讓他們快點出門,因為上墳要在正午之前。符伊年應了一聲,跟在扛著鐵鍁走在前頭的七叔身後,二人一路往後山的墓地去了。
路上七叔給她簡短地介紹了一番上墳的規矩和習俗:先掃墓,清理墳墓周邊的雜草落葉什麼的,然後擺供品,按照先素後葷再上酒的順序一一擺好,接著就是上香燒紙,最後鞠躬磕頭。
“這是解放後,尤其是近十年,很多流程都去掉簡化了,”七叔告訴符伊年,“就是個意思了,放在解放前,是要按三七、五七、七七、百日來祭奠的,講究個功德圓滿。”
說到這裡,七叔掐指算了算,嗯,“後天正好燒百日呢,算著日子回來的吧?”
後麵一句是對符伊年說的,實際上符伊年並沒有特意挑日子,隻是剛好今天周日罷了,但她還是點頭應了一句,心想:或許這就是冥冥中的天意吧。
“後來開始鬨革命,這些事都算‘四舊’,上墳都得避著人來,更彆說放炮燒紙了。”七叔搖搖頭,不讚同的樣子。
“慢慢會好起來的。”符伊年勸慰他,同時想起很多年以後,上墳的花樣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自然是牛馬紙人、花圈紙錢,後來還有“彆墅”“豪車”“家電”,再後來就有個性定製:軍事愛好者要求機槍航母空間站、奢侈品愛好者喜歡LV香奈兒愛馬仕、二次元愛好者要燒立牌吧唧小卡……
千奇百怪五花八門。
當然,更多的人還是傳統的,燒些“元寶”“花束”,後來有些人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親自到場為親友掃墓,就衍生出了出了代掃墓和直播掃墓的業務——符伊年以前工作過的殯儀館就有這樣的業務。
*
符家在楊樹莊的後山是有自己的祖墳的,占了很大一片山頭,從進士高祖往下好幾支親戚,密密麻麻三十幾個墳頭,有新有舊,五六代人全都葬在這,最新的一座墳自然就是符誌紅和唐致清的,不知道是長輩的主意還是原主的想法,這二人是合葬的。
墳上還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雪,這是上周下的雪還沒化完。符伊年掏出手帕擦墓碑上的塵土,默默注視墓碑上的兩張黑白照片,沒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