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堅定(1 / 2)

第六十七章

四月的最後一天是周日,加上五一勞動節的假期,一共兩天。符伊年宿舍六個人中的四個,加上隔壁宿舍的管方,一行五人開啟了京城兩日遊。

是的,最後她們決定的是遊玩兩天。這是管方建議的,她說可以第一天遊玩天安門廣場和故宮,第二天看升旗然後參觀主席紀念堂。

至於晚上住哪裡,“我小姨和小姨夫在外地工作,她家房子空著,我們可以去那裡住。”

幾個人並不是很想留宿外人家中,但是又禁不住可以第二天看升旗的誘惑——這或許是這個學期唯一一次機會了,因為課程實在安排的很滿。

考慮再三,幾個人同意了,周日上午早飯後一起坐著公交車,先去了故宮。這個時候的故宮人還沒那麼多,門票也不算貴,加上大家都是大學生,用了學生證還半價。

故宮的大格局幾百年都沒有變過,隻是剛剛經過動亂年代,故宮雖然沒有遭到破壞,但是或許人手不足或許資金受限,看起來有點破敗,維護程度肯定和後世不能比。

不過即便如此,站在乾清宮大殿前方,幾個人還是被這威嚴壯麗的重重宮殿給震撼了,太壯觀了,金碧輝煌,莊嚴絢麗,難怪以前叫“紫禁城”。

“這得花多少錢啊。”米仙花震撼之後,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個,“那個詞叫什麼來著?民……”

“民脂民膏。”馬悅提示到,“所以說,吃人的封建社會啊。”

幾個人開始高談闊論起來了,符伊年覺得一頭黑線,不至於不至於啊同學們,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王朝興亡也應該看到新社會的美好,還應該讚美老祖宗的審美,這可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要看到她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

逛到後麵慈寧宮的時候,當發現慈禧的寢殿隻有那麼一點點大的時候,幾個人都很驚訝,這可是皇後呢,居然就住這麼大的地方,嘖嘖。

從故宮出來,又去了天安門廣場,先去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仰望著高高矗立在廣場中央和京城中軸線線上的高大石碑,念碑的正麵碑身上,鐫刻著八個鎏金大字,是由毛主席親自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而在碑身的後麵,則是由周總理題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在紀念碑前久久站立,所有人都心情沉重,麵對這座記錄著民族榮辱和成就的石碑,五個人站成一排,莊重地鞠躬行禮,向頑強拚搏和奮鬥的先賢和前輩們致敬。

既然是出行遊玩,就不能隻參觀欣賞,更要拍照留念。更何況,五月春光明媚,天藍雲白,廣場上鮮花遍布,處處都是欣欣向榮,處處都是好光景。甚至不需要特意挑選角度,因為每一個角度都是都會非常出片。

符伊年她們還是學生,都沒有相機,也沒有人脈和關係能借到相機。好在這時候已經有在景點拍遊客照的攝影師了,他們都是國營照相館的照相師傅,技術非常過關。而且這時候的照片並不不貴,拍一張一塊錢,加洗一張兩毛。

五個人,每個人都拍了一兩張照片,符伊年拍的最多,拍了五張每張都有加洗,以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軍博等各種不同角度為背景,拍下照片留下紀念。

時間並不能定格,青春也一直流逝,可是這是時代的印記,是曆史的記錄。

*

如同之前商議好的,符伊年她們這一晚留宿在管方的小姨家。

說來巧合,管方的小姨和小姨夫也是化工部直屬工廠的員工,在西南某地工作,小姨為了照顧他的生活,也跟著過去了。

但是家屬院的房子還在,而且因為管方家住房比較緊張,她在上大學之前,很多時候是住在她小姨家的房子裡的。

也正是因此,管方才會大方地邀請幾人過來留宿。

遊玩了一整天大家都很疲憊,但是所有人都比較興奮,即便進了門依然討論不停,不斷複盤回憶著今天的行程和經曆。

可謂是:身體說累了,腦子卻在說“不你還很興奮”。

不過即便如此,幾人還是早早地睡下,因為第二天要早起去看升旗。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勞動節的緣故,這一次觀看升旗的群眾人數,比半個月前符伊年和祝鎔來那次多多了。

符伊年覺得她們四點鐘出發五點鐘到達已經夠早了,實際上廣場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了,符伊年看了看,拉著同伴們找到一個小朋友居多的位置,站在在他們身後,也算是一個有利地形了。

離升旗還有段距離,一直站著很累,幾人乾脆兩腿一盤在地上坐下了,還能順便打個盹兒。

入場式進行曲響起,所有人都精神起來,向城樓看去,前方看得還算清楚,後麵的人更多是踮著腳伸著脖子,甚至還有家長把孩子放在自己肩膀是國內,好讓孩子看得更清楚些。

護衛隊踏著進行曲護衛著國旗從城樓樓門裡走出來,經過金水橋,正步走過長安街,進入廣場。

當高亢有力的國歌奏響,護旗手用力將旗幟拋出,然後注視、敬禮。

早上的微風拂麵,吹動紅旗飄揚。所有人都非常肅穆,眼睛隨著國旗升起行注目禮。

升旗結束,人群並沒有立即散去,有人仍在仰望國旗,有人在找角度拍照,有人在呼朋喚友。

而符伊年等人,選擇找一個不礙事不吹風的地方坐下,補眠,順便等待去紀念堂瞻仰。

八點鐘,紀念堂開門,群眾們人人手持一支白菊,進入紀念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