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當然了,隻有祝軍長和符院長兩個人的意見還是不夠的。
符伊年覺得現有的這些不夠新鮮,當天晚上緊急又做了一些,兩種都分彆給容院長和祝軍長裝了兩飯盒——祝軍長突然想起來他們參謀長是川省人,估計會喜歡這個東西。
剩下的,符伊年用另外的盒子裝好帶去找管方了。
開車攤這件事,符伊年取得了“上頭”的支持,但是她一個人是鋪開的,尤其是製作這一塊兒,等開了學,自己可就沒時間了,還是得雇人。
雇人這件事,還得熟悉當地的人來,簡稱“地頭蛇”。
管方家裡,隻有她一個人在,她家裡人都去親戚家拜年了。當管方得知了符伊年的來意,十分感興趣,立刻坐得更近了一些,“你詳細跟我說說。”
說完突然覺得這句話有歧義,急忙解釋道:“我不是要跟你打聽秘方,主要想聽聽你說得做生意這個事兒。”
符伊年擺擺手,表示自己明白,接著大略解釋了一遍自己的想法:先開個小作坊沿街叫賣搶占市場,待時機成熟,就開辦工廠,大量生產推廣到外地去。
“辦了經營許可證開了工廠,就能納稅了,也算為國家做貢獻。”符伊年笑著說到,“隻是這個工作人員……”符伊年看向管方,“我是外地的,祝鎔爸爸媽媽們對這一塊也不熟悉,你是‘地頭蛇’,認識的人會比較多,你幫著找幾個合適的。”
符伊年說著把一張寫了招工要求和福利待遇的紙交給管方。管方打開一看,吃了一驚。她不可置信地看向符伊年,“一個月二十二?這也太高了吧?工廠正式職工也就這麼多了。”
管方說得沒錯,符伊年以前在紡織廠的工資差不多也就這麼多,不過,“工廠的福利多啊,各種票據物資,我啥都沒有,可不就得多發些錢了。而且這個數其實是基本工資,到時候會按計件發提成。要是高的話,一個月差不多能拿到二十五。”
“聽得我都心動了。”管方笑著打趣。
符伊年更是順著她開起玩笑,“我是不介意的,你要是來給我打工,我一定讓你做總經理!”
“真的?”管方眼睛亮亮的。
符伊年一愣,她不會當真了吧?她抓住管方的肩膀晃,“孩子!進部委拿鐵飯碗不香嗎?”
世界的儘頭是編製啊!你知道千軍萬馬擠那座獨木橋為的隻是那一紙編製?
管方本來也就是開個玩笑,畢竟現在還處於“鐵飯碗”時代,個體經濟、私營經濟還沒發展起來,即便發展起來了,也被認為是“丟臉”的、“不務正業”的,起碼要兩三年後,才會真正被人們接受、羨慕並趨之若鶩。
以至於後來有這樣的說法: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以及: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要開張。
可見改開後商業繁榮到何等地步。
說遠了,帶回來。
符伊年告訴管方,其實這幾個隻是工廠或者現在叫“作坊”的幾個製作工人的工資,“銷售的話,我打算按‘底薪+提成’的方式給,賣得多收入高,賣得少收入低,全看個人能力。”
一番話說得管方愣愣的,過了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看向符伊年的目光逐漸不同起來,“年年,你……”
管方停頓了一下,還是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乾脆還是豎起大拇指,表示自己的敬佩,“你的想法我聽都沒有聽說過。”
符伊年笑笑,“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很公平。”
這麼說管方就明白了,“和‘大包乾’一樣。誰乾得多乾得好誰打得糧食多。要是和以前大鍋飯一樣,老實肯乾的吃虧,偷懶耍滑的得利。確實不太公平。”
這件事拜托給了管方,符伊年又開始跑辦廠的手續。這是官方的一部分,她不是很懂,祝軍長和容院長就更加不懂了,不過他們的人脈和渠道比較多,很快就打聽到了,現在還沒有給個人辦經營許可證的政策。
至於最近興起的這個小攤小販,有些人認為是“小打小鬨”“成不了氣候”,根本沒往心裡去。殊不知,以後正是這樣的小車攤,才支撐起了號稱“煙火氣”最旺盛的夜市經濟。
雖然政策上現在沒有明確規定,符伊年也不敢甩開膀子大乾,還是先從“小打小鬨”辦起。她把一進院單獨隔起來重新開了一個門,選了兩件屋子用來製作辣條,另外一個屋子在窗口掛個招牌,就算開張了。
招牌上寫的名字叫“福記辣條”,“福”即“符”。
招牌是符伊年請祝軍長寫的。她以前聽祝軍長說過,他的字是她大爺爺符明真教的,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識字,而符明真出身書香門第,一手字寫的很漂亮,瀟灑有力。
祝軍長後來又把這手字傳授給了祝鎔,很是有幾分真傳。倒是符伊年自己,作為符家唯一的後人、符明真的侄孫女,字跡並不相像。
符伊年請祝軍長幫她寫招牌,最開始隻是想著他字寫得好看,倒是祝軍長本人聽了,先是怔愣後是欣喜,“也好,就當是替你大爺爺寫給你的,也算是你們符家的家傳。”
配方是符伊年自己配製的,十幾種調料,還有幾樣藥食同源的藥材,再加上農大新研製出來的幾種調料,也算是秘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