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符伊年和祝鎔回到京城四合院時,已經晚上八點了。原本應該是十個小時的車程,結果八個小時就到了,這中間還休息了兩次。
因為到後半程,車子駛上了省道,路途比之前平坦很多,車子提了速,所以要比預計的快了一些。
路上休息的時候,符伊年敲了個香瓜分了一半給祝鎔,“知道哪裡能考駕照嗎?我去考一個,以後肯定用得上。”
這個時候還沒有駕校呢。
“汽車公司吧。”祝鎔吐掉瓜籽,吞下瓜瓤,說:“等我回去打聽打聽,趁著這個暑假沒有彆的事,給你教會了。多少也算一項技能。”
祝鎔對於符伊年這種積極學習的思想十分讚賞,也十分支持,會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幫助她學習技能、達成目標。
符伊年也十分滿意,至少祝鎔沒有大包大攬地說些什麼“女孩子不用學駕駛”。
“什麼時候修高速公路就好了。”符伊年站起身走動著,緩解自己僵硬的下肢,感歎到,先不指望高鐵了,先期望高速公路吧。
“沒錢。”祝鎔說得簡明扼要,“一公裡高速公路造價要三千萬元,地形複雜地區造假更高。我們國家現在沒錢。”
“所以要改革開放啊。”符伊年走動了兩圈,重新在祝鎔身邊坐下,從柳條筐裡摸了一根黃瓜,“隻有改革開放了,經濟向好了,國家有錢了,才能大力投資基建,從而帶動經濟發展,百姓的日子才好過。”
要想富,先修路。華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偏偏很多資源都在較為偏僻的老邊山地區。因為交通,不僅資源、物產運不出來,外頭的資源、知識、信息也傳不進去。
還有很多名勝古跡、秀麗風景、奇特建築等都隱藏在偏僻之所,比如九寨溝、比如敦煌、比如五嶽山川、比如紅岩革命聖地、比如嘉興紅船。
隻有道路通了,交通便捷了,將物產資源、旅遊資源、文化資源傳播出去,轉化成可見的經濟資源,百姓富了、國家強了。
祝鎔聽了她的話,忍不住用手摸摸她的頭,“年年的想法越來越深刻了,看來我也確實要進修學習了,不然要跟不上你的腳步了。”
符伊年來不及謙虛,隻顧著外頭躲開他的手,“哎呀,你剛吃完瓜還沒洗手,黏糊糊彆往我頭發上蹭。”
祝鎔哭笑不得地收回手,心說這大道邊上我去哪兒洗手啊,一轉眼就看到不遠處有條河,說是河不太合適,隻能叫小溪。
他小跑著過去洗手還順帶洗了把臉,回來時一手提起柳條筐,一手跟著摸了一把符伊年的臉,“上車啦。”
符伊年無語,幼稚不幼稚啊。反手擦擦臉頰,也起了身上車。
所以回到家後,和兩位長輩打過招呼,符伊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衝去浴室洗澡洗頭發,當然也是為了洗去一路的灰塵。
當初裝修四合院的時候,符伊年特意在每個院子都布置了兩間浴室,就是為了方便這種時候,可以隨時隨地洗。
不過這個時候其實還沒有後世那種熱水器,沒有辦法用電的,隻能自己安鍋爐、管道和花灑,這一部分是符伊年找到祝軍長,祝軍長又找了專門的人幫忙設計後安裝的。
不要說現在,就是再過十幾年,都是很先進很方便的。
符伊年擦著頭發從浴室出來的時候,祝鎔早就在另外一間浴室洗好了,搬了兩把椅子出來庭院中坐著乘涼,一張自己坐著,一張留給符伊年,兩把椅子中間還放了一個小凳子,上麵擺了一個果盤和兩杯水。
“開了一天車了,不累啊?”符伊年在椅子上坐下,拽過他的手咬了一口他已經吃了一半的西紅柿。
祝鎔倒是不介意被她虎口奪食,就是……“我吃過了,你不嫌棄嗎?”
符伊年把毛巾從頭發上拿下來看了祝鎔一眼。
她雖然沒出聲,但是祝鎔覺得自己已經領會到了她的意思:口水交換我都沒嫌棄,吃一口你吃過的西紅柿怎麼了?
“怎麼還不休息,不累嗎?”符伊年又問了一句,“開了一天的車啊。”
“唔,還好。”祝鎔吃完西紅柿,用搭載腿上的毛巾擦了手,端起杯子喝水,“我在想,我以後的職業規劃。”
“嗯?”符伊年擦好頭發把毛巾放到一旁,表示不解:軍人還要有職業規劃的嗎?
雖然是夜晚,院子裡也沒有燈光,隻有月光還算亮堂,他不能十分真切地看到符伊年的表情,但是從她的語氣語調也能猜出來她的不理解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