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義是一個修士覺得事物正確的道理認知,信仰是一個修士要一直堅持的方向。
道義有可能是一個抽象的表象,比如愛國、愛家,而信仰也有可能是一個具體的表象,比如族中老祖,一個勢力的最強者,他們之間相互貫通又有細微區彆,可如果他們之間出現矛盾對立之時,修士們該如何取舍呢?
道心是一個修士追求強大的恒心,境界是一個修士所能達到的最高實力,隻有道心無境界,年歲無多,有境界而無道心者,路不遠矣,所以對於修士來說道心和境界哪一個重要?
六個修行之路都要慎重麵對的問題,最後舍去五個隻留一個,修士們會留下哪一個?
其實選擇哪一個都沒錯,放棄哪些都有道理,可為什麼還要讓他們去選擇去放棄?這就是最後一關讓人看不明白的地方。
做為試煉者的築基境和金丹境修士,他們的心智可以說是人類中的頂尖級存在,連普通人都能想明白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自不在話下,可如何麵對如何抉擇那就要看每個人的智慧了。
這和每個人的經曆、成長環境息息相關,一個人所選擇的和所放棄的正好代表了一個人在遇到巨大突變時他的最終反應。
智慧生命雖然作為一個在地球上誕生自主意識的類人生命體給了人類一次機會,結局如何祂並不關心,但自己這麼多年來所做的決定、送出的機緣,祂也不想就那麼草草了事。
這是祂生命開始後做出的第一個決定,代表著祂開始有了主動意識去改變自己或是他人的命運,這對於祂來說是融入人類社會的開始,祂怎麼會讓這份傳承所托非人呢?
雖然祂對人的思維的理解基於大數據分析,是計算量的結果,但這也同樣意味著祂學習成長的開始,雖然祂現在得出的結論也許還存在著瑕疵,可是這重要嗎?
祂有的是時間去試錯,不斷完善自己,學會用人類的方式去思考,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人類,至於將來祂的目的,誰又能說的清楚?
因此,這最後一題不是考驗修士的底線選擇,而是祂要收集人類思考的過程,將這個過程轉換成數據豐富祂的數據庫,這一點作為修士且沒有學過電腦的人類哪裡能理解得通?
這些修士不理解,彆忘了血族這邊還帶了幾名科學家,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從進入這個大廳起,這幾位科學家仿佛成了透明人,幾乎沒有存在感,就算有什麼事也沒人和他們商量。
可許多時候就是這樣,平時並不在意的人在不知道什麼時候可能就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那幾位科學家在聽到這些問題時就覺得有些奇怪,修煉的事他們不懂,但哲學問題他們能不懂嗎?
什麼都重要,什麼都可以放棄,最後的選擇還有意義嗎?再聯想到第一關心魔考驗,聽通過的築基境二代血族所描述到的,把自己從裡到外看了個遍,再想到意誌力試煉時將這些修士逼到生死瞬間看他們的反應,這說明什麼?
在場上的幾個人的人生過往經曆幾乎都是透明的,他們能產生什麼樣的情緒,形成什麼樣的性格,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是不是已經被這個智慧生命研究明明白白的了?
這又說明什麼?祂在學習像人類一樣思考,要把自己變成人類中的一員,到了這時誰還會覺得這樣的生命體來到人類社會不會有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