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縣城,許瑤也不能空著手回去,她專門去了趟書店,縣裡的書店可比小鎮裡的書刊內容豐富多了,光是書架就有四五列,她像是掉進了新世界,其中有本名為《外國文藝》的雜誌,裡麵介紹了勞倫斯、薩德、川端康成等國際知名作家。
這些當代西方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她從未涉獵過。
隻記得曾經聽過一位知名作家在接受采訪時給出的感慨,每位中國當代作家的背後都站著一位西方作家。
在政治變革後,國內的文學作品相對保守,而西方文學在這一時期更加前衛,很多青年作家的都是靠閱讀外國作品汲取養分,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
這本《外國文藝》要是放到京都這些文化領域更知名的城市肯定早就被搶購走了,哪會輪得到許瑤。
她如獲至寶,將這本雜誌,以及自己淘到的感興趣的書全部打包起來,當然也沒忘記給軍子帶他鐘愛的小人書。
一摞書總共花了七塊錢,價格要比在鎮上買書貴不少,可也甘之如飴。
從書店出來,許瑤坐上車,跟著顧城一起去了肉聯廠。
顧城乾采購的活兒,要弄清收肉價,縣城的肉聯廠沒少跑,門衛都認識他,熟悉地打了聲招呼,顧城也不忘把買來的一盒“紅梅”從窗戶給他塞進去:“王哥,我來拉羊皮!”
許瑤參加文學創作班的功夫,顧城已經在肉聯廠跑好了關係,收購價談到了十三塊錢一張,能以這個價格收購已經很便宜了。
這個年代的羊皮算是個稀罕貨,不少人會拿它做成皮大衣,皮鞋,舒適又保暖,所以羊皮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平時從養羊的農戶手裡,最高三十元一張也大有人要。
也就是肉聯廠要肉不要皮,那麼多血呼啦擦的皮子囤在庫房裡占地方,就算叫羊皮販子來收一次也就頂多收個十來張,根本起不了什麼大用,還得開關庫房登記,廠裡庫管嫌麻煩,這才叫許瑤和顧城撿了個便宜。
許瑤拿出500塊的起始資金,再加上顧城的800塊,一共1300塊,兩人從庫房裡挑揀皮樣好些的,一共收了一百張羊皮把整個農用車車廂後麵裝得滿滿的。
好不容易攢起來的錢就這麼沒了,多少還是有些肉痛。
但是許瑤算過一筆賬,每張羊皮產絨量在一斤左右,一百張了話羊絨產量就該在一百斤上下,按照羊絨市場收購價,一斤羊絨能賣到200~300元,一百斤了話就是兩千到三千元,刨去兩人的成本,一趟純利潤至少得賺一千左右。
這還不算采完絨的羊皮還能再次銷售,賣給皮革廠或者是羊皮販子,價格或許會便宜些,但最低也跟肉聯廠的收貨價一樣。一來一往,就等於純收入兩千到三千塊。
這隻是一趟的收入,要是多跑幾趟,用不了多久,許瑤就能成為萬元戶,脫貧暴富。
這麼一算,現在舍出去的五百塊就沒那麼肉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