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決戰動作設計(端午節安康!)(2 / 2)

還得李小龍飾演的主角唐龍出手,才能解決這兩個小boss。

這樣的情節設置,也是黃仁植、羅伯·華爾願意在影片中,充當李小龍襯托的原因之一。

他們在電影裡打不過李小龍,能打過趙任飛,心中也算有了安慰。

影片的大決戰,場地安排在了羅馬最負盛名的曆史文化古跡——古羅馬競技場裡。

為了申請到在古羅馬競技場裡的拍攝許可,劇組很是費了一番功夫。

和後世的動作片,節奏飛快,有所不同,《猛龍過江》,包括前麵的《唐山大兄》和《精武門》,都有節奏偏慢的毛病。

《猛龍過江》在進入到大決戰之前,有一段長達幾分鐘的過場戲,目的是要渲染決戰之前的緊張氣氛。

放在70年代初的港島電影圈,這樣的情節安排,已經算是彆出心裁。

李小龍畢竟是在好萊塢混跡過的,學習了一些好萊塢的先進拍攝經驗,自然要用在自己獨立掌控的第一部電影之中。

這樣的表現手法,放在趙任飛的眼中,有點老套。

不過,他沒有試圖在這部電影中,強行加入自己從後世學來的先進經驗。

領先時代一步,是創新。

領先時代太多,可能反倒會因為太過超前,不被觀眾接受。

很多經過時間驗證,被推崇為劃時代的電影經典的影片,上映的時候反映平平,基本上都是因為,導演借影片傳遞出的理念,太過超前!

就像原版的《精武門》,放在70年代初,效果剛剛好。

如果真的要拍成《精武英雄》那種類型,在這個時期還能否呈現《精武門》的效果,暫未可知。

原版《猛龍過江》,也是最符合這個時代要求的影片。

李小龍在影片中傳遞出的武學理念,人物形象,都隻領先時代一步,既能給觀眾新鮮感,又不會讓觀眾難以理解和接受。

趙任飛對影片做出的貢獻,隻是讓打鬥場麵,更加精彩!

譬如大決戰正式開始之前,李小龍和羅禮士,各自進行熱身的場麵,已經十分經典,沒有改動的必要。

羅禮士體型彪悍,脫掉空手道服之後,露出一身胸毛——在西方人眼裡,十分性感,在東方人看來,卻是進化未完全的體現,有點礙眼。

李小龍脫掉上衣,露出上身如塊壘分明的肌肉,就比較符合東方人的審美了。

為了練出這身完美肌肉,李小龍在訓練中付出的心血,不足為外人道——在常規訓練無法達到更好效果的情況下,甚至嘗試了極端的電擊、“肌肉震蕩器”等訓練方式。

趙任飛經過幾個月的高強度訓練,再加上足夠的營養補充,也已經練出了八塊腹肌,肌肉線條比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好了很多。

但是和李小龍,仍然有巨大的差距。

李小龍在電影中的動作場麵,習慣性的脫掉上衣,露出一身腱子肉,源自《唐山大兄》,來自羅威的建議。

在張徹憑借《獨臂刀》,開啟港島電影武俠片新時代,捧紅王宇、狄龍、薑大衛等武俠小生之前,港島電影一直處在“女色”時代,女演員才是大銀幕上最吸引的角色。

王宇、狄龍、薑大衛等人,算是開啟了港島電影的“男色”時代,從這個時候開始,男演員才成為港島電影的核心。

羅威雖然自身導演水平一般,但畢竟也混出了百萬導演,對時代脈搏的把握,還是很準確的。

讓李小龍在《唐山大兄》的打戲中脫掉上衣,是吸引女觀眾進戲院的一大賣點。

《唐山大兄》在港島創造319萬港幣的超高票房,和李小龍“賣肉”,應該有直接的關係。

於是在《精武門》和這部《猛龍過江》裡,脫上衣打鬥,成了影片的一大特色。

在原版的《猛龍過江》裡,片尾部分長達十分鐘的大決戰,采取的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李小龍飾演的唐龍,先被羅禮士接連擊中並打倒在地,看似不是對手。

然後李小龍調整對戰策略,反敗為勝。

趙任飛沒有改動這個表現手法,隻是把對戰動作,設計得更加炫酷,有些在實戰中不太方便使用的花哨動作,放在電影裡,能夠呈現出非常好的效果。

李小龍並沒有全盤接受趙任飛的動作設計,他要在影片中體現出自己對武學的理解,對動作設計有很多現實因素考慮。

他的電影裡的對打動作,不能像後來的動作片那樣,為了好看,違反常識。

必須得是在現實中也能使出的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