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1 / 2)

碧曦[快穿] 柳亦瑜 3012 字 3個月前

一名四十歲上下年紀, 個子很高, 膚色略黑, 身材消瘦,麵容嚴肅,目光銳利,眉間有深深折痕的郎君站了起來, 先是跟蘇季頊及在座諸人拱手, 而後朗聲說:“某不才忝為刑名, 曾見過不少案子,恰似董子所言。曾有一男子見街上寡婦美貌,便見色起意,半夜奸-淫之。此人所為被其子所見, 其子以為父故,孝道使然, 便未曾報官。隻是白日見到寡婦之時,其子多有言辭侮辱,寡婦便知其子亦知此事。未幾日, 寡婦便又遭受其父再次奸-淫。及至天明,寡婦衣衫不整, 手書血書,攜幼子撞死在郡守大門, 以死告其父子。”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董仲舒,“寡婦父母雙亡,郎君早亡, 婆家娘家俱無人,攜幼子淒苦渡日。犯人屢屢奸-淫,就是見寡婦無依無靠,又有幼子撫養,不敢聲張。而犯人之子屢屢羞辱寡婦,寡婦本為苦主,卻好似做了十惡不赦之事。失了貞潔的寡婦,以及有這樣一個母親的幼子,世道艱難,何曾有活路?

“犯人之子為孝道計,事發之時不曾告官,寡婦自絕於郡守大門後,仍然不告發其父,可謂至孝之人。若天下俱是此等至孝之人,天理何在,公義何在,人性何在?

“莫非隻有其父為人,其母為人,其他人皆為豬狗草芥,為了遵從父母之命,便能見惡不舉,見善不為,見邪不誅?此等人也,某但有所見,必手刃之而後快!”

董仲舒氣得麵色青白,氣急地指著中年郎君,“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父母對子女有天大的恩德,子女在父母麵前,隻有一個孝字,再無其他,無論倫理,律法,人性,善惡。子女隱瞞父母的罪責,幫助父母掩蓋過失,乃是天經地義,法外仍可開恩。此乃天定,是亙古以來,從未改變的。

“君所言之事,一為寡婦既然孤苦無依,就該自毀容貌,守節而已,而非一介孤苦女子,花枝招展,招搖過市;二為其子為父所隱瞞,乃是孝道之典範,誠不為過。若然非議此子,莫非日後子女都可以說父母的不是,指責父母的罪過,那綱常何在,父母的威嚴何在,孝悌何在,亂了綱常之罪,又有何人能受得住?”

“董子所言甚是!”

田蚡連忙接著董仲舒的話,“《孝經》有言,夫孝,德之本也。《論語》說,入則孝,出則悌。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若是四海之內,天下之間,人人孝悌,於人則是平安順遂,於家則是和睦康泰,於國則是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無所不達。”

田蚡隱晦地看了一眼站在人群中的劉徹,“百姓之孝,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平日裡,吃穿用度,皆要以父母為先。父母之命,莫敢不從。卿大夫之孝,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隻有如此,才能謹言慎行,遵循律法,才是為臣之道。而君王之孝,應該侍親至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實行仁政,以孝治天下。”

漢室以孝治天下,是自漢高祖劉邦就製定下來的國策,而劉徹之所以要推行儒學,其實就是為了規範百姓的思想。

就田蚡而言,劉徹若真得能秉持孝道,聽從王太後的話,扶持王氏田氏,才是最為符合王氏田氏利益之事。

舉凡家族送女入宮,莫非隻是為了給女郎找一個更好的歸宿,讓她們過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