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越野跑(2 / 2)

在跑這一段時,每個人都加快了腳步,都不想口鼻裡灌進黃沙土。

拐到畜牧路,李勃看到一個很大的奶牛場,一群黑白相間的大奶牛,被整齊地圈在牛棚裡,正歡快地吃草。有的似乎已經吃飽,抬頭發出“哞--哞--”的叫聲。

這是zz市的奶牛場,比牧專那個實驗奶牛場大了好幾倍。

這條路,之所以叫畜牧路,看來不僅僅是路邊有一所牧專,還和這個鄭州奶源基地有關。

李勃在家,隻能看到耕地的黃牛,奶牛隻是聽說過,來鄭州還是第一次見。這奶牛的個頭,可是比黃牛大多了。

李勃對牛是很有感情的。

農村沒有實行聯產承包以前,李勃的父親李根全是生產隊的飼養員,不分晝夜,必須跟牛在一起。晚上要給牛喂草、加料,還要不定時地喂水,對牛的生死都要負責,所以夜晚必須住在飼養室。

李勃家住房緊張,於是他很小就跟父親住在牛屋裡。雖說牛的糞便騷臭難聞,但習慣了之後也就沒什麼感覺了。牛屋裡冬天比較暖和,村裡的單身的男人,有空都想到那裡取暖,聊聊家常,或者打牌取樂,也讓李勃從小就見識了多味人生。

再往前跑,就是黃家庵村內。

李勃想,難道古時候這裡有個尼姑庵,還是隻有一個茅草庵,咋叫這個名,實在不雅。

李勃老家所在的村,古時候是縣城通往歸德府的必經之路。據說,村西頭古河道有個碼頭,在這裡可以乘船直到歸德府;村東頭挖坑堆土堆了一個高崗,在高崗上建有一座三進院的關帝廟。這座廟是附近一個姓李的大地主帶頭捐資所建,村裡絕大多數居民又都姓李,所以村名就叫李關廟。村裡外出的人,都想沾點官氣,慢慢地就在往家裡寄信時改成了李官廟。隻可惜,後來不知什麼緣由,大廟被拆除了,磚瓦木料被公社拉走,建了一所小學。一座大廟,隻剩下一片高崗和一塊石碑,還算保留了一點曆史的滄桑。

一個地名,記錄了一個地方曆史的變遷,也寄托了當地人的一種美好的期望。李勃真的有點想不明白,這個村為什麼不改名呢?

從村裡跑出來,就能看見學校大門了。

跑到校門口,剛剛被撞開的一根紅線仍然清晰可見。有幾個人剛跑完,就被沒參加比賽的同學架著進入校園;有幾個人拒絕攙扶,蹲在地上大口喘著粗氣。

李勃跑了個68名,像沒事人一樣,自己走進校園轉了一圈,上樓也沒有什麼不良感覺。

這就有點奇怪!

李勃前年上高二,代表孔家店高中參加全縣中學生春季田徑賽,跑800米。發令槍響,他第一個衝出人群,一直領跑400米,後半程突然體力不支,被後麵的選手一個個超越,最後勉強跑完全程,到終點時,差點栽倒地上。

這次是5000米,跑的太過放鬆。如果再努力一把,會不會爭到名次呢?

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止的長跑,怎麼能不努力奮鬥,努力奔跑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