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演出(2 / 2)

11點整,汽車在索須河站停下來,往前的路實行了交通管製,所有的人都必須下車步行。

李勃往大橋方向望去,看到兩排路燈齊刷刷地站在大橋兩邊,一直向前延伸,根本就望不到頭。

啊!終於第二次見到您了。您好!黃河,偉大的母親!請您接受兒女們向您的敬禮!

雨季已經過去,黃河的寬闊河床上,皺紋堆壘,坑坑窩窩。黃的臉色,黃的肌膚。然而,黃河並不平靜,李勃站立在大橋中間,可以聽見滾滾東流的濤聲。黃河水衝擊著已經廢棄的、還沒來得及拔出的施工臨時橋的橋樁,打著黃色的旋渦,滾滾向東流去。

見到黃河,李勃才真正體會到李準在小說《黃河東流去》中描寫的情景,深切感觸到黃河沿岸人民舊時生活的苦難。

回到現實場景,在大橋的南半部分,遊人比肩接踵。

有人把望遠鏡高高舉起,對著遠方,看一看黃河母親寬廣的胸懷,望一望建設者的巨大業績。有人把照相機的焦距對準,按動快門,對準黃河給母親照張像;對準大橋,給建設者們留下一塊活的紀念碑;然後,安靜地躺在母親河的懷抱裡,給自己,也給黃河母親留下一張紀念照。

李勃覺得,僅有這些還不夠,我們都應該擦亮眼睛,開動腦筋,把母親河的高大形象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時時刻刻都要想著:為了母親,我們做兒女的應該怎樣儘孝心。

剛剛竣工的大橋橋麵,還散發著柏油的濃香。汽車經過,橋身輕輕顫動。

濤聲和鳴,遊人歡笑,好一曲時代的交響樂。

水天一色,一橋飛架,汽車急駛,人流蠕動,好一幅當代風景畫。

李勃沿著大橋東側的人行道,隨著擁擠的人流一路向北。走到中心位置,他發現行人逐漸稀少,鄭州方向來的人轉回南岸,原陽方向來的轉回了北岸。大橋兩邊的人行道,僅有三三兩兩的人,邊走邊談。

遊興不減,繼續北行。古人雲:“不到黃河不死心”,李勃暗下決心,不到橋頭不死心。

李勃一邊走,一邊遠望寬闊的河灘。

黃濕泥,黃濕土,黃土地,從河心向外,依次演變。在大片的荒草地上,李勃看到遠處一位牧羊老人,揮舞羊鞭,正驅趕一群山羊,黃天綠地裡聚起一片白雲。而在近處的大橋下,有兩個男人正在河灘地裡的一個池塘撒網捕魚。

李勃仰天慨歎:“啊,黃河,母親,您擁有這麼寬廣的胸懷,又有這麼高尚的奉獻精神,真不愧為一位偉大的母親!”

河灘儘頭,展現在李勃眼前的是金色翻滾的稻浪,稻穀飄香傳千裡,豐收歡喜樂萬家。聽,農家姑娘唱起豐收歌,鐮刀奏響豐收曲。稻田埂上,搖搖晃晃的稻擔,隨著農家姑娘小夥輕快的腳步,蕩蕩悠悠,這不就是最優美的豐收舞蹈嗎?

李勃走到大橋北頭,轉身回看,看到好幾道紅底白字的橫幅和一架高大的彩門門樓,周圍用蒼鬆翠柏綁紮而成。門樓西側,建了一個崗哨,站立著幾位緊握鋼槍的武警戰士,威嚴肅立,沉著指揮,緊盯著每一輛車,每一個行人。

敬禮!大橋衛士,黃河衛士!你們頂風雨,冒寒暑,守衛著偉大的黃河母親,守衛著淩空飛架的黃河大橋。為了保衛黃河大橋的安全,你們辛苦了!

在黃河北岸的橋頭,李勃乘上了一輛發往鄭州的長途汽車。從車窗裡再一次深情地望著黃河,望著大橋,默默地陷入沉思之中......

回到學校,李勃專門到閱覽室,查到如下一些關於大橋的資料,鄭重地抄錄在自己的資料本上。

鄭州黃河公路大橋位於黃河下遊上端,離zz市區約15公裡左右;南岸是zz市花園口,接鄭花公路,北岸為原陽縣橋北鄉馬莊村,連鄭新公路,途經該橋公路為Bj—香港公路(107國道),是鄭州—滑縣公路(213省道)的樞紐。

大橋由北引橋、主橋和南引橋三部分組成。橋型上部構造為t型預應力簡支梁,分為係梁、墩柱和蓋梁,下部構造為鑽孔灌柱樁。框架式橋台,雙柱式橋墩,為一框架結構,采用鑽孔樁作基礎。預應力張拉錨固係統采用xm型錨具。橋麵混凝土為連續式,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該橋左岸跨堤采用平交方式,同時設置防汛交通輔道連接上下遊堤防交通;右岸采用立交方式與黃河大堤交叉。

大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全長5549.86米,采用(28x20+62x50+47x40)米的跨徑布置,橋孔布局137孔。正橋麵寬度為18米,中間9米為快車道,兩邊各有1米寬的人行道和3.5米寬的慢車道。南引橋麵寬19.5米,機動車道寬16米,兩側人行道寬各1.5米。橋麵每140至250米設一伸縮縫,以伸縮縫為分界線,計25聯。大橋跨越黃河大堤時與堤頂道路淨空少於3.5米,橋位處河槽寬度750米,河槽最大擺動寬度1000米。全橋共圬工體積為14萬多平方米。

大橋於1984年7月5日開工建設,1986年9月17日工程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車運營。大橋橋麵為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60公裡/小時,總投資1.78億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