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賈家成親(1 / 2)

時間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幾個月過去了,52年的7月份,秦淮茹在醫院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兒子。

劉家人非常高興,買了些雞蛋,用紅紙包上煮熟,就變成紅雞蛋,每家都送了兩個。

在這之前,閆埠貴的第三個兒子也出生了,不過他可沒送東西,兩隻眼睛就盯著,看看都有誰來給他道喜。

整個四合院裡,也就劉大壯送了半斤小米,可把他給樂壞了。

但是劉大壯的兒子出生,他就隻說了幾句恭喜,還是因為住在對門,實在躲不開,要不然他都不想見人,這摳門都摳到他心窩子裡去了。

看到這個情況,劉大壯也明白了,以後可不能再送東西了,不然彆人還真可能把他當傻子。

這兩個孩子一出生,可把賈張氏給刺激到了,她啥也不帶,頻繁地往易中海家跑,就仗著易中海是她兒子的師父,讓人家給她找兒媳婦。

52年7月10號那天,政務院發了個《關於改變星期例假製度問題的通知》,從8月1號起,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就把休息時間從星期天改到星期六。

這對大家來說沒啥大影響,不就是周日變周六嘛。

這幾個月裡,四合院的幾間耳房陸續被軍管會安排給了彆人。

前院閆埠貴家旁邊的廂房裡,住進了一對二十幾歲的小夫妻。

男的叫馬大魁,這名字跟他本人一點也不搭,他1.68米的身高,雖然不瘦,但離魁梧可差得遠了。

不過這女的長得倒是不錯,起碼劉大壯挺喜歡的,大大的眼睛,看劉大壯的時候,那眼雙睛還會放光。

劉大壯都懷疑,她住進這個院裡的目的,心裡想道:“不會是奔著我來的吧?”

她的名字叫文慧,是個很有內涵的名字。

後來文慧告訴劉大壯,他們結婚都五年了,一直沒孩子,在家被父母催,還被鄰居嘲笑,實在待不下去了。

正好今年新成立的,北京第一被服廠招工,有點文化的他們,都被招了進去。

這廠就在南鑼鼓巷北口路西,他們向軍管會申請住房,然後就被分到了95號院裡,住在了這間耳房。

雖然隻有二十平,但是住他們兩口子綽綽有餘。

後院主房兩邊的耳房,也被分了出去,兩家都是三口之家,二十平剛好夠住。

看來軍管會分配房子,也是有考量的。

現在這四合院裡,除了外院還有一間倒座房,就隻剩穿堂門兩邊的廊房了,想住人的話還得改造一下。

日子過的平平淡淡,有劉大壯鎮守的四合院,原劇裡那些幺蛾子,完全沒了用武之地。

急得上火的易中海,嘴皮總是乾乾的。

還有一個人也著急,那就是賈張氏,她一直覺得自家是城裡人,找個兒媳婦,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結果呢,她兒子都快22歲了,媳婦的影兒都還沒有。

秋天之後,她又回老家拉糧食了。

沒錯,她可不是城市戶口,戶口登記的時候,她選了老家的,因為有糧食分,那時候農村日子好,有戶口的都能分到糧食,每到收糧的時候,她就會回去一趟。

要不是她自己回去拉糧,村裡人都以為她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