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山間瑣事(1 / 2)

《引渡》全本免費閱讀

趁阿迷準備飯菜之際,李攸寧找了把傘走出小院。院子坐落於山間,滿山煙雨朦朧。來到這個時代已接近一個月,她從未靜下心來,欣賞這片人世間的大好山河,花團錦簇。

冷風夾著水汽闖入鼻息,喉嚨一癢,不住咳了起來,一轉頭,有一人立在廊下正望著她。迷蒙中,她看不清他的神色。

“姑娘,吃飯了,快進來。”阿迷從另一邊的小廚房鑽出來,揚起笑容。

她步入庭院,腳步虛浮,走一步,歇一步。自嘲似的想著,此時的她是不是應了書中那句“行動處似弱柳扶風”。

阿迷擺好碗筷,上來為她撐傘,自顧自道:“姑娘小心腳下。天色已暗下來,我便做了三人的飯菜。您先坐下,我去請先生過來。”

先生還挺矜貴?李攸寧無聲彎了彎眉眼。那先生已踱步至眼前,眼底有不易察覺的探究。阿迷再沒說話,鞠了一躬,安靜用膳。

“我叫李攸寧,先生叫什麼?”她先發製人,笑著問,悄無聲息地打量他的眉目。

“在下宋清衍。”宋清衍沒想到她的問話方式如此直接,沒有敬語,也不含蓄。

“先生修行,修的是什麼?我觀方圓幾裡一片清明,靈怪全無,是使了什麼術法嗎?”她眨巴著雙眼,眼裡盛滿了好奇與期待,阿迷對她使了好幾個眼色,她也一概視而不見。

執筷的手一頓,宋清衍選擇性忽略了第一個問題,溫聲道:“在下未施術法。姑娘能瞧見不尋常之物?”

“不瞞先生,我自小就能瞧見一些東西,知道我能瞧見它們,它們也喜歡纏著我,以往都是小打小鬨,這一次不幸落了難。”

李攸寧將過往經曆含糊其辭地說了一部分,因不熟悉,不知這人行事風格如何,略去了渡亡一事,道出她的目的:“先生能否教我一些術法,到時我回了京,也可以防範一二。”

“姑娘,非我不願,這兒並不適合修行,況且,人間不可妄用術法。”他撿到她時,隻餘一口氣,若去晚一步,可能就一命嗚呼了。聽她這麼說,反而有些同情她的遭遇。

“那先生為何在這清修?”李攸寧反問。

還挺能鑽牛角尖的。宋清衍啞然失笑道:“京中有異動,我正是為此而來。姑娘此次經曆,或許與這有關,可還記得什麼?或者說在此之前有沒有什麼不尋常之事?”

“不記得了。”而後她又把之前困擾已久的問題大致敘述了一遍,希望對方能解困。現在似乎一切正常了,往後再遇到,她也許就沒這麼幸運了。

“若姑娘不介意的話,可將生辰八字告知於我。”宋清衍說完,見對方麵露難色,遂不再多言。

天知道她有多後悔,她從來沒記過自己的生辰八字。

一旁的阿迷扒著飯,觀察兩人神色。麵對宋清衍時,他總能感到無形壓力,望而生畏,即便他素來以溫和示人。往日宋清衍用膳時,不言不語,他也隻能低頭不語。

但阿迷仍是孩子心性,見兩人一時無話,插話道:“姑娘自小如此,家中可有請人相看?京都也有不少能人異士。”

先前代入了前世的自己,又想起這裡的李攸寧本是個普通人,隻能簡要道:“我是個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