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反派現身(1 / 2)

《引渡》全本免費閱讀

雲開霧散,院內幾人都被方才那一幕所震撼。那一刹那,宛如神明劈開混沌天地,耀眼奪目。

特彆是恭親王夫婦,他們原以為李攸寧如京中道人、僧侶那般,懂一些降妖除怪之術,不曾想她竟有如此駭人的能力。

麵對昔日舊友的女兒,此刻內心複雜。一麵不敢置信,疑心她被妖魔鬼怪控製了;一麵又覺這樣比從前軟軟糯糯的嬌娘子好太多,至少孤身一人也不會被欺辱。他率先反應過來,示意下人去扶李攸寧一把。

方才那一擊神魂震蕩,李攸寧臉色慘白如紙。怨魂的話引她陷入貪念,渴望得到無上的力量,揭開了魔盒之蓋。

她木然抓住幫扶的手腕,踉蹌地直起身子,映入眼簾的是鴛兒梨花帶雨的臉龐,躁意更盛幾分:“不要哭,我不喜歡彆人哭哭啼啼的樣子。”

因體力不支,她在恭親王府歇息了一個時辰。王妃著人處理了高側妃的遺體與血痕,對外宣稱,在莊子上染了病,不治身亡,按側妃禮製服喪;又殺雞儆猴,對院內下人們敲打了一番。

他們試探著問方才是什麼狀況,得到了她半真半假的回答。知她有所避諱,不再繼續追問。恭親王用她的說辭,親自進宮向皇帝呈了一張折子,道明邪祟已除,高側妃也因此喪命。

皇帝信任他,知高側妃是他心頭好,未苛責他,讓他好生歇息。

李攸寧順道在王府用了晚膳。期間,恭親王主動談及原主的亡母李棠,繼承其父遺誌,征戰四方,屢立戰功。他們曾一起出生入死,有過命之交。

“你可知,你父母是如何相識的?”

她直言,幼時記憶已模糊不清,更彆提還未出生前的事了。恭親王便細細說了她父母的過往。

探花郎薛忱對班師回朝的李棠一見鐘情,拒絕了永寧公主拋出的橄欖枝,甘願隨她遠赴邊疆,放棄榮華富貴,做她的軍師。

“當時,薛大人這般驚天動地的舉動,被京中的說書先生們輪番講。”這回,王妃不曾打斷恭親王的話,而是順著他的話往下說,忍不住感歎,那兩人何其風華絕代。

這樣的故事,引人遐想,常樂郡主笑著道:“現在的話本子裡,還能翻相似的橋段。”

聽見常樂的話,恭親王不知女兒竟還有這愛好,他以為女兒一心隻讀聖賢書。對這女兒,終究是疏忽了。他頓了頓,繼續往下說。

李棠生下李攸寧後,戰火不歇,征戰不斷,隻得把李攸寧送回京都。永寧公主出於對薛忱的愛慕,主動提及把孩子養在膝下。

“隻可惜永寧英年早逝,你五歲時被祖父母帶回了江南,直到前幾年你才回京,嫁錯郎君,誤了年華。她若還在,會把最好的都捧到你手上,保你一生順遂安康,必不會讓你受半點委屈。你也不要怪你父母親,他們無可奈何。”恭親王說起永寧公主時,有說不出的惆悵與惋惜。

“王爺不必傷懷,我們帶著公主那份心意,一同護著攸寧,公主泉下有知,亦會歡喜。”王妃笑著寬慰,轉頭對李攸寧道,“攸寧,你若不介意,可喚我們為伯父、伯母。而且,你對王府有大恩,有困難了,儘管對我們說,我們定會滿足你。”

“攸寧謝過伯父、伯母,父母親帶我來世上,便是抹不去的恩情,怎還會怪他們。”她不在意王妃突然轉變的態度,更想驗證心底的揣測,“有一事我比較好奇,永寧公主因何早逝?”

“永寧聽了那二人死訊,鬱鬱成疾,又染了肺癆,沒多久就撒手人寰了。也是本王沒儘到兄長本分。”恭親王真情流露,感染了在場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