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當得一世重生(1 / 2)

司馬遷沒有五十萬,除了腐刑之外,還可以選擇死。

士可殺不可辱!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腐刑,因為《太史公書》,他要寫完這本巨著。

可以說這個是司馬遷的人生大轉折。

這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曆史事件——李陵之禍。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

他忍辱負重,在逆境中奮發是大勇。

在生死抉擇中,司馬遷提升了他的人格,升華了他的曆史觀。

“因為李陵您遭遇了一場禍事!”李信委婉的說道。

現在的司馬遷已經成為了老人,腐刑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作為男人聽到子孫根的事情,誰不激動。

李信自然不好明著說,隻能是含蓄的說著。

“因為這場禍事,我‘死’了一次!”

司馬遷雖然說得輕鬆,但是中間說到‘死’,用這個詞來形容,可見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雖然都過去了,但是提到這個事情,如何不感傷,如何不難過。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毀傷是為不孝,在那個年代特彆講究這些。

身受此刑,被世人所笑。

他自己都覺得辱沒先人,打擊真的是很大。

生,沒有臉麵祭拜父母。

死,也沒有顏麵葬入祖墳。

他真的是在家惶惶不可終日,出門不知所往,每當想起那恥辱就會汗透衣背。

他能怎麼辦,他的父親臨終托誌,司馬家世代史官,父子兩代太史令。

青史未就,死亦為不孝。

所以他麵對於禍事,隻能是見極刑而無慍色。

“您是有大勇氣的人,所以您說‘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李信真的是由衷的佩服,在那個年代作為一名太史令,一個有著顯赫家族的人,為了著書,為了父親遺誌,竟然忍受腐刑。

就是在現代社會估計也有人不願意這樣,很可能選擇死刑。

當然了,時代進步,男人身上少一樣如何,總比死了好,但是那個年代不同。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連頭發都不行,更何況是子孫根。

聽到李信的話,司馬遷也是感慨良多。

好在李信是理解他的,讓他好過了不少。

“因為這場禍事,我也重生了一次。”

“昔日周文王被拘禁之時推演《周易》,孔子在窘困之時編著《春秋》,屈原被放逐賦《離騷》,左丘雙目失明作《國語》,孫臏……”

“我橫遭禍事,身軀已殘,青史不可廢。”

聽到司馬遷說道這裡,李信的眼眶有些紅紅的,有被感動。

同時也被先賢的事跡感動,都是在磨難之中寫出著作,他們都沒有放棄。

如果放棄的話,哪裡會有這些經典流傳。

《太史公書》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敢為足下,此書當得我司馬遷再活一世否?”司馬遷顫抖的詢問道。

李信是後世人,就想知道後世是如何評價的。

是認為他膽小怕死,還是認為他為了完成史書著作忍辱負重值得讚揚。

他已經老了,現在看中的自然是身後名。

哪怕是後人不理解他,他還是會做,畢竟《太史公書》是他與父親的夢想。

李信沒有在這裡玩懸念,司馬遷是值得尊重的。

更何況李信已經被司馬遷的故事所感染,眼眶也是紅紅的。

當在這情境之中,很難不引起自己的情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