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原主長的漂亮,黃六子也曾經是喜歡過她的,可一個正常生長在社會主義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正常女性,怎麼可能會接受一個買賣人口的罪人,原主經過多次的激烈反抗,黃六子與其兄弟兩人,對原主進行了激烈的暴打,黃六子等人沒想到原主居然還是一個硬骨頭。
原主在多次激烈暴打中,仍然不肯服軟,黃六子等人見原主骨頭這麼硬,便把原主關在小黑屋裡,輪流對原主進行強暴,原主就這樣,經受著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生理期徹底亂掉,再加上原主一個孤兒,也沒有人教過她任何生理方麵的知識,黃六子三兄弟都大男人也不知道這些事,三人皆在可勁兒的折騰原主,硬生生把原主肚子裡的孩子給折騰掉了,不知道是不是原主小產傷了身子,又沒有相對較好的生活養著,整天又見不到陽光,心情陰鬱,還要遭受肉體上的折磨,此後幾年原主皆沒有再懷孕。
黃家人認為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原主,整天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卻是一隻不能下蛋的雞,還不如把她拿來賺錢,等賺夠了錢再重新買兩女人,免得黃家絕後,這個餿主意一出,得到了眾人的一致同意。
原主原本以為和黃六子三兄弟做共妻已經是人世間的奇恥大辱,沒想到她的噩夢才剛剛開始,沒過多久原主就被黃母從小黑屋裡放出來,把原主洗乾淨,收拾好,就迎接了原主的噩夢。
這家喪儘天良的居然讓原主接客,隻要是能給出錢的,都可以與原主做一夜夫妻,原主怎麼可能肯,自然是激烈反抗,可是她如何能反抗得了幾個大男人,就這樣原主被黃六子既然給強按在床上當著眾人的麵做一夜夫妻,原主當時咬著僅剩的一口氣,想要弄死黃六子,可力量懸殊之下,原主這些夢想終究是黃粱一夢。
直到某一天原主以為的機會來了,在原主接客的時候似乎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仔細一看,發現是她曾經大學時的學長王明山,原主激動的向王明山訴說著她的遭遇,天真的原主此時還並不知道她所有的一切災難源頭皆來自於王明山。
王明山麵上笑眯眯,轉身就把原主想要出逃的心思給告訴了黃六子等人,黃六子氣憤不已,花大價錢買的女人,蛋,蛋下不了一個,錢,錢還沒有賺回來,馴服了那麼久,居然她的野性還沒有被磨滅,這簡直是挑釁他們作為男人的尊嚴。
黃六子的人聯合所有的村裡人,大開祠堂,把原主壓在祠堂下跪著,狠狠的用棍子抽擊原主,原主能考上大學,自然證明她不是愚笨之人,此時的她才知道,原來王明山居然就是這所大山村裡的一員,可惜他偽裝的太好,在學校裡麵完全看不出來他是這種愚昧無知的村民家養出來的孩子。
原主明知此生逃跑無望,在黃六子的棍棒加持之下,突然奮起反抗,黃六子被原主反打了幾次,憤怒衝上頭腦的黃六子,揮著棍子胡亂敲打,一時失手不小心打到原主的太陽穴,原主當場死亡。
死亡後的原主最後也挺慘,變態的王明山自許與村裡麵的其他人不一樣,他沒有在原主活著的時候動原主,卻在原主死後背著其他人對原主進行了不可描述之事。
原主死的挺慘的,渾身上下沒有一塊好肉,還要被畜牲王明山侮辱,可是在這個村裡,原主的死沒有激起一絲漣漪,倒是對其它買來的女人生起了震懾之意,其它還未被馴服的女人看到原主的慘死,更加不敢反抗村裡的男人。
原主的慘死除了震懾其他女人外,村裡僅僅是用一床破席子,把她挖了個坑給埋了,埋她倒不是村裡麵的人良心發現,而是因為怕人腐爛了太臭了,會臭到村裡麵的人,原主的死村裡麵的人議論最多的就是,死了也好,這種硬骨頭女人整天還要防著她跑,成天光吃又不下蛋,還不如打死還能省一些糧食。
原主對整個村子恨之入骨,他們害怕沒有兒媳婦會絕後,那為什麼要把生下來的女兒全部弄死,他們會覺絕關其它女人什麼事,他們這種基因就不應該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人販子和買者,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死後的原主怨氣衝天,這才被係統捕捉到。
顧靈看著麵前這個全身紅腫不堪的女子,“你的願望我已經知道了,放心,我會幫你完成心願的。”
女子用沙啞的聲音對顧靈說,“謝謝您!我要讓他們不得好死,我要讓他們死無全屍。”
顧靈手一揮,女子消失了。
顧靈這時睜開眼,根據原主的記憶中得知,這條村唯一能出村的通道是被綁來時,車子開過來的那條路,那條路要經過一條橋,那條橋是唯一一條出村的道路,那條橋整天是有人守著的。
一條江河把一個村子和外界分割成兩半,這就是為什麼曆年來所有被拐賣過來的女子接跑不出去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整個村子十分團結,更重要的是,你隻有那一條路,一旦跑到外麵橋那裡,立馬就會被人打回來,到時候凡是跑出去的女人隻有死路一條,因為整個村子不會留下有逃跑前科的女人,他們哪怕是已經花了錢買的女人,也會當著眾人的麵活生生的打死,以震懾其他買來的女人,這樣做的買家不僅僅不會虧損,還會得到村裡其他人的支持,他們還會眾籌一筆錢讓跑了女人的家庭重新再買一個,算是補償。
顧靈以前沒有做過被拐賣的任務,所有的知識點全部是靠著電視裡麵播放內容來了解,以前的顧靈想的十分簡單,顧靈認為這些女人怎麼那麼傻,這些女人怎麼不往山上跑,怎麼不往外麵跑。
比如引誘他們讓人放了她們,或者做飯的時候下藥,亦或是色誘他們讓她們出去放風,曾經的顧靈也覺得這樣子說十分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