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節”放假, 章長誌和繼宗從縣裡回來了。
還從馬車上搬下來一輛自行車,大橫梁,鋼圈鋥亮, 嶄新嶄新的。
“葉子娘, 這是長青托人捎回來的, 喜歡不?”
章長誌打著車鈴鐺,“叮鈴鈴”清脆悅耳。陳水秀很喜歡, 拿著紗布擦了又擦。還跟同事借了一盒機油, 滴了幾滴在鏈條上。
“水秀, 你家買洋車了?”
“嗯。”陳水秀很興奮,臉紅撲撲的。
這會兒自行車很稀罕,跟寶貝似的,惹來了一片羨慕。雖然鎮子上也有騎車的, 可畢竟是少數。村子裡就更不用提了,除了區裡的同誌, 連丁茂山都沒有。
江玉梅特地跑到鎮子上參觀, 圍著自行車看了又看。
“歐呦呦,這可真洋氣啊!”
江玉梅摸著車把, 拍著車座子,嘖嘖連聲。
“玉梅姐,趕明兒讓長誌大哥也買一輛……”
“那敢情好啊, 可就是太貴了,咱買不起……”
江玉梅哈哈笑著, 說:“秀兒, 你趕緊學,學會了帶著俺兜兜風……”
“好。”陳水秀答應著,有了自行車回老家就方便多了。
章小葉在一旁也笑著說:“大娘, 您也學啊。”
“大娘可學不會,怕摔著屁股……”
章小葉瞅瞅自行車,橫梁高高的,學起來可不容易。這會兒,“二六式”輕便車還沒未誕生,學車是一門技術活兒。
陳水秀下了班,就跟郵遞員借了一輛舊車,去學校操場上練習。
先推著車沿著跑道繞圈子,找找感覺。再撐著車把,跨上橫梁踩腳踏板。長河和葉子在後麵扶著,大呼小叫的。
陳水秀歪歪扭扭地騎著,頭上直冒汗。
心一慌,車子就歪了。
“娘,向前看,不要看車軲轆,也不要看腳底下……”
摔了幾跤,陳水秀找到了感覺。
她練了兩個星期,終於學會了。要說,騎帶橫梁的自行車,最困難的是上車和下車,好些人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借著機會,長河也跟著學了一把。
長河個子高腿長,膽子大,三下兩下就學會了。章小葉也想學,可她個子矮,騎這種“二八式”自行車腳夠不著,就改蹬三角架,溜著走。
*
學會騎車,去哪兒都方便。
陳水秀第一次回村,村民們都跑來圍觀。
“葉子娘真有福氣啊,洋車都騎上了?還是上海牌大永久……”
“哎,人家長青是國家乾部,掙著工資,要啥有啥……”
陳水秀抿著嘴笑著,這裡麵付出了多少,隻有她自個兒曉得。
“秀兒是個有誌氣的……”江玉梅也很感慨。
水秀高小畢業後,繼續上夜校,想拿個初中文憑。她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底沒堅持住。
章小葉聽見了,偷偷地笑了。
村裡的識字班還開著,掃盲運動持續著,革命進步是主基調,不識字被人瞧不起。可大多數人僅限於識字,不做睜眼瞎就成,哪裡還想著深造呢?
這就是差距,一份努力一分收獲。
想著後續的發展方向,章小葉跟大娘鼓鼓勁兒。
“大娘,您跟大伯說說,看看能不能轉戶口?”
“小葉子,大娘跟你大伯說了,可政策收緊了,往縣裡轉可不容易……”
江玉梅不曉得戶口的重要性,不是很上心。這會兒還不興走後門,思想比較單純,一來二去地就耽誤了。
章小葉心說,鎮子上倒是有機會,如果能安排個工作,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可大娘今年四十了,想找事可不容易。
回到鎮子上,章小葉跟娘提了一句。
陳水秀留了心,說瞅個機會跟區長說說。章小葉想幫大娘一把,就跟爹寫信說:“繼涵長大了,大娘閒不住,想找個事兒做……”
她知道這是最後的機會。
再過一年,對人口流動實行了嚴格限製,農民不能盲目進城。城鄉居民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戶籍的重要性開始體現了。到了那時,想辦也辦不成了。
*
搬到鎮子上之後,章小葉除了上學就是學醫。
“林記”鋪子開著門,她得空就去轉轉。她攢的零花錢都買了藥材,一樣買一點,跟書裡對照著。藥鋪夥計注意到了,就跟林老先生講了。
“歐呦,小葉子長這麼大了?”
林老先生對小葉子有印象,知道她是長青的閨女。趕著星期天,林老先生在大堂坐診,章小葉就在一旁聽著。林老先生也不見外,傳授了不少經驗。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章小葉進步很快。一來二去,鎮子上都曉得“林記”藥鋪有一個小先生,還會把脈紮針呢。
有了醫術,家裡人都是受益者。
陳水秀就不用說了,皮膚水嫩光滑,保養得很好。繼國、繼軍年紀雖小,卻很少生病。這都是章小葉的功勞,疏通經脈,預防為主。
在鎮子上住著,回老家就少了。
地裡的活兒靠章懷良撐著,忙得不得了。
趕著星期天,長河回去乾點農活兒。章懷良舍不得,可長河自小勤快,曉得爹年紀大了,得分擔一點。繼霞和繼文也不閒著,不是下地除草,就是挎著筐子撿牛糞。
章小葉乾不了這個,就跟娘商量著。
“娘,咱家打一眼水井吧?”
“好。”
陳水秀拿出十塊錢,請公爹找個打井的。